1)第431章 民族的宿命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藩国征调数算学者进行跨国的学术研究,看起来似乎有些超前,可能面临极多的障碍。

  但是在当今的中原王朝,这还真不是个甚么问题。

  因为泛儒家文化圈里,都用的中原文字。

  比如小日子、高丽、交趾、占城、东辽、西辽、西夏、高丽、大理等等。

  这些国家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接受了汉化,科技和农业高度发达。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宋是这个世界的文明高地绝不为过,在大宋文明的辐射区域内,周围国家要明显文明发达,远超西方那些游牧、宗教国家。

  一个大理、一个高丽这种小国,拿到西方,那也是武德充沛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庞大的人口和专业的集权军队。

  这是西方那些公国公爵,城邦国王根本无法比拟的文明优势。

  针对这些文明高度发,人口众多的藩国,赵桓的态度是,每个国家要向中原贡奉一百名数算学者。

  而且不能滥竽充数,否则会被打回去重新挑选。

  这方面高丽有丰富的经验,中原皇帝经常下令朝鲜地区贡献美女。

  每当此时,朝鲜国王就得下令国内十四岁以上适龄处子,禁止结婚,以供挑选,进贡天子。

  如今只是把适龄美女换成了学识丰厚的数算学者,操作起来其实更方便了。

  这些学者学的就是汉字,研究的就是中原典籍,汲取来自中原的文明,征召之后可以立即投入研究,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这就跟中原从地方州郡征调学者,是完全一样的效果。

  可能沟通起来要比中原地方学者还要方便,因为中原的学者还可能说地方方言,但这些其他藩国学者必定用的大宋官方雅言。

  除了这些汉家文化圈的藩国之外,大宋在远方也有大量的藩国,尤其是在大食、东南亚方向,藩国林立。

  这些国家虽然都有各自的语言,但也是认识汉字的。

  任何国家都不缺来自中原的翻译著作,像在大食的国家图书馆里,东方的著作数以万计。

  对这些异文化国家以及一些游牧部落,赵桓打算差额征召。

  国家极大的类似大食和三齐佛国,就征召一百名学者,小一些国家的征召几十名,而那些游牧部落,最多只征召几个人。

  既是收割各民族的精英人杰,也是为了扩大中原文明的影响力。

  赵桓对苏黛说道:“从藩国里大概也能征召两千名左右的数算学者,能够缓解一下东京的科研压力。”

  “但关键还是要推动学术发展啊,数算水平提高,解决工具改善,数学结构模型先进,能大幅减少人力紧张的局面。”

  “靠藩国的学者,终究还只是治标之策。其能发挥的影响非常有限,与我大宋朝底蕴都相差甚远。”

  赵桓的总结也是大宋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现实情况,那就是在文明开拓方面,大宋是独行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