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民族的宿命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

  所谓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大宋已经站在了文明的最前沿,放眼四海八荒,没有任何国度能稍微跟上大宋的步伐。

  甚至所有的藩国绑在一起,人口总数、财富总额、学者数量、文明成果等内容都不及大宋的两三成。

  在文明成果、学者数量这方面尤其明显。

  大宋一家,就能拿出近七千名数算方面的专业学者。

  其他各国帮一块,专门研究数算的学者也不知道有没有七百人。

  此次向藩国征召的数算学者,很多人都势必是藩国本国的大学者,是精通经史、数算、天文、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老先生。

  苏黛对赵桓说道:“太学已经极为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了,数算典籍充斥馆阁。官家还记得卢维那吗?”

  “范思忠那个圣婚小未婚妻?”赵桓笑着说道,这位祆教圣女可是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那套圣婚理论一说出来,母子圣婚差点把范思忠吓晕过去。

  这要是他范思忠英年早逝,她的遗孀跟儿子,按照祆教教义,举办圣婚。

  那范家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好在祆教在当初的修道迁佛政策中随着两座小祆庙的废弃而灭亡了。

  赵桓说道:“朕记得祆教消亡后,朕曾经指点她去翻译数学典籍。”

  苏黛笑着点头,说道:“没错,她这几年翻译了三十多本大食图书馆里的数算经典,在太学那里领了近三千贯钱。按照中原习俗,置办了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给了范思忠。”

  “我还参加了婚礼,代官家随了一份随礼。”

  赵桓讶然,说道:“没想到她还挺有天赋,几年时间就翻译了三十多本数算著作。这翻译速度,即便专业学者也不过如此了啊。”

  苏黛笑着说道:“官家您可是高看她了。她是有天赋,但不在这方面。她跟我闲谈时曾经说过,她自己翻译,开始的半年连一本书都没翻译出来。”

  “恩?那她是怎么翻译了这么多?”

  “官家应该记得她是粟特人。”

  赵桓点了点头,记得她说过这个,祆教只在东京的粟特人中间传播,不向中原人传教。

  苏黛笑着解释道:“粟特人的天赋哪里是学术啊,一直是经商。”

  “她的头脑非常灵活,从我这里借了三百贯钱,就买了一批丝绸和瓷器回到了巴格达。她在当地卖掉这些货物,然后花钱雇佣一批巴格达的清教学者,把大食文翻译成汉文。”

  “清教徒的百年翻译运动传承下来,民间有大量的百姓精通中原文字,很快就帮她翻译出几十本数算典籍。”

  “她把典籍拿回来到太学那里领奖,很轻松就积攒了一笔丰厚的嫁妆。”

  赵桓莞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宿命啊。

  没想到那个咋咋呼呼的胡族少女,还是走上了先祖们的老路。

  不过认真想想也不意外,她虽然咋咋呼呼,但其实察言观色的能力非常强,一众人中,她是第一个发现赵桓不食人间烟火特质的,第一个敏锐观察到朱旗银行管事面对赵桓的异样表现。

  有这天赋,注定了她会是一个出色的商人。

  只是苏黛笑着说道:“跟官家提她,可不仅仅因为她经商以及翻译著作,官家猜猜她现在在做什么?”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