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87章 摆驾上林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往年的冬季明显不同,几年冬天,长安左近几乎所有的田亩,都被种上了宿麦。

  只是刚种下去不到一个月,田亩间连麦苗的影子都看不见。

  但光是守在田埂,不时行走在田野之间的老小,就足以证明:地里种着的,是他们一家人寄予厚望的作物。

  作为如今汉室最普遍的食用作物,粟米的生长期在一百五十天左右;但种植粟米,其所需要花费的精力,要远小于冬小麦。

  通常情况下,百姓种植粟米时,也就播种是要忙一些:松土、播种、引水灌溉等等。

  播种工作完成之后,其实粟米就不太需要进行照料了——让家里的小孩偶尔去抓抓害虫,除一除杂草,就可以等收获了。

  对播种密度,粟米也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不是抓一把种子随便撒,有意思的稍微留一点间隔,就可以了。

  就连灌溉,粟米都不要百姓多操心——多下两场雨,粟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就能得到满足。

  而相较于种下去就不用怎么管的粟米,冬小麦的种植,那就算得上是‘精耕细作’的范畴了。

  由于播种期在初冬,所以冬小麦种下去之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少量灌溉——水不能太多,以免水结成冰,冻死还未发芽的麦种。

  播种工作完成之后,还要翻土把麦种盖住,以免麦种在凛冬寒冷中冻死,土又不能盖得太厚,免得麦种得不到氧气而‘憋死’,或无法突破土壤层生长出来。

  等冬季末,冬小麦就会开始发芽,长出小麦苗,百姓就又将是一次忙碌——在根茎处补土保暖,适量的进行灌溉。

  为了保证灌溉量不大不小,大多数百姓只能选择提着水桶,挨个在每一株麦苗递补倒水。

  如此忙碌下来,到来年开春,冬小麦才能接近成熟;但耕种工作,还是没有结束。

  ——为了让冬小麦正常产出果实,三月初春,还有进行一次大水量的灌溉,以支撑冬小麦在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迅速到达成熟期。

  而冬末春初,冰封的河面都才刚开始解冻,水资源本就匮乏;若真的如此灌溉宿麦,那到四月,该播种粟米时,水资源就必然会出现短缺。

  再加上冬小麦在生长期的最后一个月猛然增长,必然会使土地肥力有所下降,导致种植粟米的时候,土地肥力不足以支撑其丰收。

  如果冬小麦产出的粮食,口感能和粟米相差不多,那倒也没什么;可偏偏麦饭口感极其糟糕,就连喂牲口,牲口都不一定吃···

  自然而然的,百姓就本能的排斥种植冬小麦了。

  ——费事儿、费水,还消耗土地肥力不说,居然还不好吃?

  对我大吃货帝国的百姓而言,光是‘不好吃’这一点,就足以宣判这个物种的淘汰!

  所以在过去,百姓宁愿在农闲时,在田中种下一些豆类,也不愿意去种冬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