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来还有别人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推动换状元,大概会从陶望龄这里打开突破口。

  家父和会稽陶家的关系向来不错,也需要尽力拉拢浙江势力。所以面对陶望龄时,家父也十分不好办。”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忍不住吐槽说:“令尊不是天天想着退休了么?怎么还在琢磨拉拢势力?”

  申用懋反弹说:“那还不是被你逼的无法退休?”

  林大官人对申用懋行了个礼,郑重的说:“多谢指点!”

  可以说,申大爷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

  虽然事情不一定发生,但是申大爷做出的这个假设一样很重要。

  如果真有人想搞事,大概率是会按照申大爷这个假设来做事的。

  而先发制人的意义,不就在于提前把祸患扼杀在苗头里,让所有的“可能”都不再出现吗?

  出了申府,林泰来开始回忆起陶望龄这个人的信息。不得不说,这个人确实真够低调的。

  林大官人和陶望龄一起考过了会试、殿试,还参加过礼部中式宴,居然都对此人没什么直接印象。

  所能检索到的信息,还是历史上那些资料。

  这个人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名气不大,文学上算是公安派的,但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投胎好

  会稽也就是绍兴陶家是浙中一大名门望族,最近五十年大概出过七八个进士。

  几百年后都有名的陶行知,就是出身绍兴陶家搬到徽州的一个分支。

  这位今科殿试第三陶望龄的父亲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黄金一代,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陶望龄还有个很厉害的族叔陶大临,嘉靖三十五年的榜眼,

  万历初年,陶大临担任《穆宗实录》的副总裁官以及皇帝讲官,当时官至吏部侍郎,已经是阁老预备役了,可惜四十八岁就去世了。

  如果陶大临不那么早去世,按照词臣圈排资论辈的规矩,如今首辅大概就是陶大临了,申时行只能靠后当次辅。

  此外陶家还有个光环,乃是王阳明心学在浙中的主要传人和旗手,所以又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加成。

  而今科殿试第三名陶望龄,就是出身于这样一个名门。

  梳理完这些信息后,林泰来就能理解,申时行为何会特别提携陶望龄了,甚至疑似比他林泰来还要优先。

  因为拉住了这么一个人,就相当于拉住了一大帮浙江人。

  申时行和清流势力为了争夺人才辈出的浙江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申时行这边拉拢了左都御史吴时来、沈一贯、赵志皋等等,而清流那边则有陆光祖、孙鑨、陈有年等等。

  而且申时行当年和陶大临一起给皇帝当讲官,关系应该不错,陶望龄算是正经的晚辈。

  还有一件事可以佐证,陶大临生前曾经推动过王阳明入祀孔庙的事情,但一直没办成。

  最后还是在万历十二年,申时行当了首辅,才把这事给办了。

  同时林泰来也明白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