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点费大臣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部沈尚书用手按着第六十六号试卷,掷地有声的说:“必须是这份!”

  众人又仔细传看了一下第六十六号试卷,便看出了一些关键句子。

  “心欲利而口不言利,名为让而实不能让!”

  “执政智取术驭,实有与人争利之私!”

  “故富强虽着有成书,其弊即在于言利异学,和光同尘!”

  “清净不足以治国,其说实误于无为!”

  站在这里看试卷的,都是大学士、九卿、翰林学士级别的人物,对文字敏感性已经炉火纯青。

  看完这文章之后,众人只觉得满篇清流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愤世嫉俗、痛斥世道风俗的感觉实在太地道了。

  而且仔细揣摩过后,众人又能感受出,这第六十六号文章的字里行间仿佛都在暗搓搓讽刺申首辅。

  再提炼几个关键词,比如“执政智取术驭,与人争利”、“名为让而实不能让”、“和光同尘”、“治国实误于无为”。

  组合起来看,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不是首辅申时行又能是谁

  这里又没有傻子,申首辅可不就是外表宽厚忍让其实内心多欲,讲究表面和光同尘,治国以清净无为着称么?

  难怪礼部沈尚书单独把第六十六号试卷拿出来推荐,实在太明显,不是清流势力自己人写不出这种文章。

  “时事多弊,此乃震耳发聩之作也!”沈鲤大声的说。

  此刻申首辅的脸色有点难看,但又不好直接说什么,否则就是不打自招、自行对号入座了。

  但申首辅一个党羽,左都御史吴时来站了出来,举着另一份试卷说:“我以为,第八十八号试卷更佳。”

  众人又传看了一遍第八十八号试卷,只见得上面核心几句是:

  “过严于义利之辨,而凡有行也,惟其义焉,然犹务为表暴而形迹之必存,惟恐一毫之涉于利也;

  深求于是非之故,而凡有为也,惟其是焉,然犹务为崇饰而嫌疑之必避,惟恐纤悉之涉于非也。”

  “义利之辨,亦未尝不明,但其所见者,自以为义,而谓天下皆利也;

  是非之故,亦未尝不知,但其所执者,自以为是,而谓天下皆非也。”

  这第八十八号试卷的思想相对就比较“实用”,差不多就是“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别搞道德绑架的意味。

  众人透过文字层面仔细揣摩过后,又感觉这第八十八号试卷有反清流的倾向。

  毕竟清流势力的特点就是“持论过高”,以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人,并崇尚于政治说教,执着于是非分明。

  而八十八号试卷却讲究一个务实——不要过于僵化,不要死板纠缠大道理层面的是非,人最怕的就是极端“自以为是”,导致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难怪吴总宪会举荐这份试卷,明显是与沈尚书针锋相对打擂台。

  吴时来亦铿锵有力的对沈尚书说:“六十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