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滩地种稻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张师傅跟尤继红、孙泉源说过甄世红的事情不久,张师傅和兼任公社党委副书记的那个陈姓带队干部就交班回城了。接替他们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工人。据说,那男的没结婚,那女的也没结婚。那男的是国企大厂工人。那女的虽说也是工人,但她却是市起重机厂的团高官。或许是市直厂矿的级别没法跟大国营比,他们两个没有一个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连委员都不是,自然说话就没了效力。张永东分析:他们是不是党员还在两下。他俩在公社没人看得起,咱知青再受委屈,也就没人管了。

  这是让人很不舒心的事情。不过没关系,张师傅在快要走的时候,由张师傅牵头,知青房都已盖好了,还通了电。队下也让人给知青挖了红薯窖,队下也保证不再扣粮食了。至于新来的两个知青带队干部啥样,也就不再那么重要。

  张师傅是国家船舶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走时他很高兴,说可以回去设计他的图纸了。陈姓那个公社党委副书记,是国家级部属船舶发动机厂的厂团高官,大概回去还是要跟人打交道,那表情倒是淡淡的,没能看出他多高兴,也没见他露出多少笑容。

  张永东、孙泉源、尤继红他们咋知道这些情况呢?那还是这两拨知青带队干部交接班时,把知青代表招到公社,在欢送、欢迎的会场上听说的。

  这欢送、欢迎会之后,果然像张永东所分析的那样,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知青带队干部,只来过他们大队一次就再也没有来过。其实他们来与不来并不影响知青生活,因而知青们似乎也把他俩淡忘了。——据说之后招工时,他俩给知青弟兄传过信息,递过消息,这一点儿,也让有些知青很感动。

  有天大队突然广播说:公社从县水利局得到消息:今年大河来水量可能会小。可能不会出现河水泛滥那种情况。让各队抓紧时间,把河滩地整理出来,赶快插上水稻秧苗。大队已经把滩地丈量出来了,已经按量分到了各队。各队赶快翻地,尽快把秧苗插上。这是百年不遇的好事情,让各队抓紧时间把事情做好。——翻来覆去吆喝,男女老少都动起来了。这是为吃大米而忙,这是跟老天爷抢口粮,这是去河龙王嘴里抓大米:老百姓都是这样想。

  在大队方面来讲,这就是战斗的号角,这就是吹响的冲锋号。各队都行动起来,大小人物都上阵,河滩地上热闹起来。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战场扎起来了。那个年代就兴这个,要不咋能体现群情激动,革命热情呢?

  其实敲不敲鼓,打不打锣,工作还是有秩序地进行着。去公社拉稻种的拖拉机回来了。育种的秧田,先于稻田整治出来了。知识青年们觉得贫下中农啥都会干,都说没吃过大米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