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7章 会审_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而三法司之间互相制衡,也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减少冤假错案产生的概率。

  不过还是那句话,三司会审的本质还是审判建议权,真正的审判权,还是在皇帝手里,三法司的意见只能说“仅供参考”。

  而皇帝最终判决的结果,也就是那几种,要么同意三法司的会审结果然后执行下去;要么原则上同意,但是对于具体量刑不满意,自己改一个量刑;要么干脆打回去重新审理。

  李至刚之所以心里没底,就是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而变数太多.三法司会审本该私下沟通好意见的,但如今闹得满城风雨,徒增了许多变数,让他心里也没底了。

  李至刚深吸了一口气,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衙门内走去。

  进了衙门,差役们紧紧地跟随他的身侧,一同前往,生怕李至刚在刑部的地盘上出什么意外.以前不是没有这种情况,有的官员心理压力太大,都不用审,直接自己撞柱子了。

  但当他们跨过大堂台阶和门槛的时候,一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迎面走了过来,他冲着李至刚笑道:“李兄,别来无恙。”

  见到这位此前相熟的刑部主事,李至刚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微笑。

  对方拍了拍李至刚的肩膀,随即说道:“走吧,咱们先去见见国师大人。”

  “嗯?”

  李至刚一时愕然。

  在对方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了东花厅,西花厅是三法司主官们喝茶休息的地方,而这里则是作为钦差的姜星火单独待的地方。

  在案件审理之前私下接触当然是不合规矩的,但如果是宣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官拜见国师大人!”那刑部主事对着姜星火行礼道。

  姜星火点了点头,摊开手中卷着的圣旨说道:“陛下口谕,李至刚接旨。”

  嗯,口谕也是得落到纸面上的。

  李至刚赶忙叩首参拜。

  “奉天承运皇帝,谕曰:着李至刚好生交代,该是你的,便认下来;若有乱扣罪名的,也勿含混过去。再有不晓得的事情,可当堂告与国师知道。”

  冷知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是错的,正确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截止到永乐元年的今天,只有明朝是这么用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用的开头是“长生天气力裹大福瘾护助裹皇帝圣旨”,宋朝的开头则是常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而泰山封禅的宋真宗以前的唐宋时期,圣旨开头则大部分时间跟皇帝没啥关系,用的是“门下:”作为开头,只有即位诏书才会用皇帝开头。

  而且皇帝很少发“诏”,诏书是要颁行天下的;“制”则是皇帝自己草拟或书写的,表达重视;“诰”和“敕”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品级,一品至五品用“诰”,六品至九品用“敕”;“谕”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