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税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格管制、哪些只有经过相关司局的审批才能够从业、哪些只能够由皇家产业独营。

  地方官员一片欢腾!

  为了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朱由检几乎放开了大部分原有对于地方产业发展的限制,也就是说..

  只要地方衙门有本事找到人来干,那么他们就可以干了。

  当然..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地方衙门一旦涉及到使用土地、甚至花钱参股,乃至于自己下场亲自干等情况。

  还是需要经过大明皇家发展规划署许可才行。

  不然如果毫无头绪的无序竞争,只会让很多刚刚萌芽的产业迅速崩塌,而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好果子。

  经济研讨会第三日。

  《大明地方税务管理法》出台。

  第四日。

  《大明地方工业投资条例》出台。

  来到京城参加本次经济研讨会的每一个大明的地方官员都能够感受到这一次会议的非比寻常。

  每一处,几乎都透露着不一样的东西。

  “赵大人..朝廷昨日发的地方税务管理法你们有没有看懂啊,似乎从今往后,朝廷将税收分为了国税和地税,我们也能够留取一部分作为地方建设的钱。”

  一名官员小声开口说完,而一旁听着的那名官员也是面色一改,连忙说道:“我也看了..说实话,我这几天就在琢磨这一个东西了,地税啊..到底怎么分我还没看明白呢...”

  “再等等..再等等!”

  地方税务的推行,是朱由检经过十分谨慎的思考后才做出的决定,大明现在对于地方衙门强有力的控制。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扼杀了地方衙门的积极性,尽管朝廷曾经多次说过..

  只要与民有益,那么哪怕是地方衙门也可以出面经商。

  但这毕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在这一次经济研讨会之前,都还有不少地方衙门的官员时不时的就跑到京城哭穷。

  要么,是寻找一个可以稳赚不赔的买卖..

  譬如直隶府的肥皂产业,又或者是京津工业园区的纺纱和织布产业。

  要么,就是干脆厚着脸皮来要钱了,语气之中满满都是活不下去的感觉,以至于演变到后来...甚至都出现了部分省府或者州县,专门就在京城的某家客栈长租那么几间房间。

  常驻那么几个官员,只要京城有什么新鲜东西诞生,那就一定要先去看看能不能搬回自己家中使用。

  到后来...这居然逐渐演变成了各个地方驻京司的前身,但此处却是暂且不表。

  崇祯四年的经济研讨会是重磅的。

  一本《大明地方税务管理法》彻底明确了什么是国税,什么是地方税。

  譬如每一年农税,国税将收取六成,结余地方四成;地方商业税中,国税将收取八成,结余地方二成,譬如茶税,国税将收取七成,结余地方三成。

  茶税也是四条国税(盐铁茶烟)中目前唯一一个朝廷与地方分税的税种,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地方上鼓励百姓种茶的积极性。

  与地税制度一同诞生的,还有国税监察,归属于大明皇家税务局,却拥有对地方税务的监督职能。

  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借助机会在税收上面做手脚。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