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三节 阿瑜陀耶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之后华裔商人的后代--乌通王(Uthong)建立的阿瑜陀耶(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打败了高棉人,使得素可泰成为大城王朝的藩属,至于兰纳泰,作为暹罗王朝的附庸一直生存到19世纪。

  后世的曼谷地区当时还是莽莽丛林,曼谷本身不存在,能够使用港口只有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但是这里是湄南河的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便于吸纳湄南河流域的大量稻米。

  泰国的东北是高原地形,由于山地阻隔形成了阴雨气候,夏季干旱,雨季水量又过大,并不适宜耕种。泰国在原时空排名全球前三的稻米出口完全是湄南河沿岸的功劳,只要控制住湄南河的出海口,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暹罗的稻米吸纳过来,等到发动机行动完成后布局东南亚开始,穿越集团在南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平秋盛从大图书馆中查到的数据表示,在清代中期,暹罗地区每年出口到广东的稻米有1100万石――这相当于全日本石高的一半!这样的资源就算在此时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为穿越集团控制,也足够海南全省的人口吃一年还有富余,剩下的就只是运力问题了。

  使者出发这几天,船队也没闲着,勘测组除了测量水文和周边地形外,还派出了调查组调查当地的其他资源,没过两天派出的小组就给平秋盛带来了惊喜。

  “老平你看这是什么?”调查组的柳正带着惊喜的腔调叫道,他手里一块黄色的不规则结晶。

  “琥珀?这玩意你哪搞到的?”

  “这是钾盐矿――确切的说,光卤石。这附近的量很大,怪不得这里的地那么肥。”柳正在勘探队里待得时间久了,对矿石也很熟悉,不是过去那么单纯的驴友了。

  “这可是好东西。”他说道。柳正因为找矿的关系,和工业、农业部门打交道很多。农业口的元老经常提到的就是化肥问题。

  化肥不仅仅是氮肥,还需要钾肥和磷肥。相对于有了鸟粪石和磷矿供应的磷肥,钾肥的供应一直短缺。这种短缺不是简单的升级工业就能得到解决的――不仅是临高或者海南,整个东亚都缺少足够的钾盐矿。临高的钾肥来源是来自马袅的精盐工业。不过产量很低。大约每生产一百吨精盐才能制造出二吨钾盐。堪称杯水车薪。

  要是能够从暹罗得到稳定的钾盐矿的工业,对整个农业生产将有极大的帮助。如果能够批量开采,作为给农业部的献礼,加工成钾肥全部用到琼山的合作社,合作社立竿见影的效果越轰动那么在琼山开展的一些列农业改革就会越成功。

  在柳正的建议下,这次贸易把钾盐矿也加入了清单。

  泰国的钾盐矿主要在呵叻高原上,零星也有很多分布。不过,钾盐矿的埋藏一般都比较深,多在地下三百米处,不过由于是喀斯特地形的关系,还是有一些矿脉露出了地面,开采条件还算可以。(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