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这个是什么玩意?_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望,也只是把徐佑当成一个实习的本科生去看待。

  徐佑在写满了一篇又一篇的草稿纸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函数关系式。

  “这样一来,原子簇的势能就可以表示出来了。”

  徐佑已经对之前的数据,进行了多次的验证,确保这个函数公式得出的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是非常小的。

  而通过这个函数公式,也解释了为什么个别原子个数的原子簇,是难以通过同样的结构去制备出来的。

  完成了函数公式的设计后,徐佑带着公式找到了徐洲。

  “嗯?这个是什么玩意?”

  看着徐佑纸上的公式,徐洲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其实材料这门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都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平时的科研中,也会用到很多数学公式。

  但徐洲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一条公式。

  “徐教授,这是金属原子簇势能的影响公式。这里面,E表示原子间的作用势能,N表示原子个数,ε表示二聚体的势能阱深度,σ表示二聚体的核心距,rij为原子簇中任意两个原子i与原子j间的欧氏距离。”

  徐佑给徐洲讲解着,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虽然看不懂这个函数是怎么构造出来的,但确实很像那么回事儿啊。”徐洲心说道。

  徐洲心里清楚,这些物理量,确实是影响势能的因素。

  而徐佑构造出来的这个公式,也很有那种教材上标准公式的感觉。

  即使徐洲还不能确定公式的正确与否,但却非常想和去验证一下。

  “那我们挑几个数据,来验证一下吧。”徐洲说道。

  “不用了,徐教授,我已经验证过了。至少目前的这些数据,都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话,徐洲却有些不敢相信。

  “真的都试过了?”

  “不信的话,你再试一下吧。”

  徐洲也不磨叽,连忙把自己的一些数据,代入验证了一番。

  而当看到这一个个结果后。

  徐洲也不得不承认,通过这个公式去计算,所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正确的。

  即使个别的数据,有极小的误差,但也完全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可以啊,儿子!你到底是怎么想出这样一个公式的?”

  “徐教授,在实验室里,我们尽量还是以师生相称。”

  “说得也是。那徐佑同学,说说你的思路吧。”

  徐洲也明白,在这样的氛围下,尽量还是忽略父子的身份更好一些。

  随后,徐佑向徐洲讲述着,自己构造的一些思路。

  徐洲自然还是能听懂大部分的,只是想要独立的创建出这样一个函数公式,远不是能听懂这么简单。

  “怪不得有几个铝原子簇和铁原子簇是做不出来的。按照这个函数公式,这几个原子个数的原子簇,会出现势能反常的现象。”

  虽说整体上,原子个数越多,势能越大。

  但这个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解决了函数公式的问题后,接下来的问题仍然很棘手。

  即使知道什么时候势能大,什么时候势能小。

  但想要得到最小的势能,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够确定的。

  在这里面,有太多的影响因素。

  徐佑还需要构造一个合适的算法,去计算出每个原子数对应的最小势能结构。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