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3章 心服口服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麻烦。

  要规划,要管理。

  但现在,李超随口就又是一个解决方案,拍卖灵州的草场,然后用这钱招标商人来承包这些工程,官府还能留下一些拍卖的钱,做为管理的开销。

  从亲自主持管理,到只是监督检验,自然要轻松的多。何况项目分段承包出去之后,那些承包者,自然会有渠道弄来人弄来工具修渠。

  “拍卖草场的钱够挖唐渠的钱吗?”褚遂良最后问道。

  “够不够,这个要去算的。就算拍卖草场的钱不够,也没关系,灵州的资源很多,要筹钱的方式很多,比如可以直接找李记钱庄借款,也可以拿盐池的承包权、经营权拍卖。多开动下头脑,筹钱不难的。”

  朝廷已经正式开始下令征收盐税,现在盐已经受管控。各地的盐池、盐井、盐滩等晒盐的盐户,要想继续晒盐,还得先登记,取得盐户资格。

  然后他们经营的盐场,同样还得取得经营权、承包权,得交纳承包费,还得交纳经营的税费。他们产出的盐,不能再向以前一样,自由的买卖。而是必须得卖给官府,由官府收购。

  盐户产盐,官府收盐。

  然后盐商也得先取得经营盐业的资格,才能在官府手里买盐,商运、商销。买盐的时候,直接就得在盐上加征盐税。

  这套盐务新政,都是李超上的折子,为朝廷开源的办法之一。

  现在盐税还不高,一斗盐加价十文。如今的粮价还比较高,盐价原本和米价相当,都是斗米百文左右,一斗盐加税十文,相当于提价一成。但是整个盐业的各个渠道,都加强了管控。

  朝廷还向盐户、盐商征收经营的商税,这里面又是一笔钱。朝廷因此多收了税收,但盐户、盐商也是把这些钱部份转移到盐价上面,盐价实际上是从斗盐一百文涨到了一百二十文,涨了两成。

  盐开始受到管控,盐池自然也就是项官府手里的优质资源。

  盐户到官府交钱取到采盐资格后,可是还得先交承包费才能拿到盐池的经营权的。

  灵州就有盐池,盐州的盐池更多,把这些盐池拍卖承包,官府立即就能拿到不少的钱的。就算拍卖承包需要时间,那也还可以直接向李记钱庄借贷的,李记钱庄已经把钱庄开到了灵州,各县、城里都有了分号。李记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借钱给官府。

  官府掌握着那么多资源,怎么可能缺钱?

  李超是没有时间,他现在的重心是要趁机去夺取后套平原,夺取河南地,要不然,有他在灵州,一个唐渠根本算不得什么。平原上挖一条大沟而已,又不是在

  高山峻岭上修一条蜿蜒的长城。

  这一刻,褚遂良觉得很惭愧,他以前对李超很不服气,认为李超名不符实。就算如今到了灵州,放下了姿态,心里也依然还是有一丝骄傲的。

  可是着自己想了几天,都想不出结果的难题,在李超这里,三言两语轻飘飘的就给解决了。甚至,他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极好的解决方法,那么的轻松简单。

  这,就是差距。

  李超不仅会站队,不仅会拍打打仗,他对于庶务也是一样的精通。

  “多谢大帅指点!”褚遂良十分诚恳的对着李超拱手感谢。

  心服口服!(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