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7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中)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下的。去了西域任官,这辈子还能不能回中土可就难说了。天下人人向往中原,四荒的官都没人愿意做,所以官吏一旦任职岭南,这辈子就要蹉跎在海天之外,就是进士也难保能够重返中原任职。西域现在的情况,说不定就会跟那岭南一样。

  不到万不得已,曾贤还不像将自己的未来给赌进去。

  “好了。小乙。”一只手伸到了曾贤面前,“愿赌服输。”

  曾贤叹了一口气,然后认命的开始往怀里掏钱囊。刚摸出几个金灿灿的大钱,就看见一人徐步走来。

  看见那个衣着寒素的年轻士人,曾贤连忙将钱重新揣进怀里,拱手行礼,而他身边,已早有人弯腰躬身。

  “曾贤见过助教。”“赵菏见过助教。”

  那人微笑着一一还礼,寒暄了两句,然后告辞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赵菏茫然若失,“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文诚先师的儿子,只要去东京城,哪个门子敢拦着他?颜子,张助教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横渠先生张载张文成的儿子张因。

  张因在书院中是属于比较特别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辅助教学,是为助教。

  张因是张载唯一的儿子,张载过世时,他尚未成年,因张载遗爱,故而备受张门弟子的照料。一众弟子,以韩冈为首,纷纷赠金赠地,使得张因成为横渠镇上除了书院之外最大的地主。

  而张因成年后,就将自家的土地捐了大半出来,大部分做了书院的学田,小部分则是留作族里的祭田。只给自己留了百亩,供养老母,供己读书。

  书院中,寻常学生要么学义理,要么学治事,张因是两者并重,一面苦读张载的著作,一面则学习自然数理方面的知识,对科举则毫无兴趣。

  前两年大考,张因位在前列,山长苏昞曾兴奋的对人说,‘释迦不以罗睺传,老聃不以子宗传,孔子不以伯鱼传。气学一脉,子宗可传。’

  所以在书院中,张因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父亲而受到师生们的尊重。

  “听说顺丰行的冯东家这一回来,还准备请了张助教一同上京,但张助教又拒绝了。”赵菏轻声说,满是羡慕。

  “也不是所有人都想上京的。”

  曾贤拍拍手,背后有靠山,不愁吃穿,不愁前途,安安心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放着这样的日子不过,上京做什么?

  要是自己有张因的条件,也肯定会留在书院中,去打造那些机器。看着巨大的机械转动起来的样子,远比读书更有趣。

  只可惜啊,曾贤想着,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有张因的条件,未来依然模糊。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