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邓思贤》这样的法律教材识字,当然不是对手。

  “亲民官只要教导百姓遵从王法就够了,以《邓思贤》受学,平日里与邻里相争如斗鸡,上堂又一争口舌,乱了尊卑之序,更是败坏了风俗。”蔡京严肃起来,正色说道。

  刑恕神色也同样严肃:“正人心,厚风俗,此是治世之道。教人以讼辩之术,人人好胜相争,虽兄弟亦不肯相让。如此,家无宁日,国亦无宁日。”

  在士大夫的普遍观点中,平民百姓知法懂法,连四尺童子都能在庭上舌辩,自然是对地方的教化不利,坏了一方风气。

  百姓要对王法有足够的敬畏、尊重和信仰,这远比知法懂法更重要!

  ——说白了,一旦了解了朝廷律法,草民都能利用其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当然让高高在上的官员头疼不已。更不用说许多亲民官本身还没足够的律法常识,若是在庭上被草民驳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岂不是伤了官人们的体面?

  当然,后面的一段只有少部分官员能深刻入骨的认识到这一点。大多数士大夫只是习惯性的将百姓知法和有伤风俗教化等同起来,将这一观点视为理所当然。

  蔡京和刑恕并不是普通的儒家士大夫,诸子百家之学他们皆能了然于胸,韩非子的法术势,他们一样熟悉。对于世间的观点,其实是不屑一顾。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就像汉高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是公诸于世,以简练公正而得民心。

  ‘术者,藏之于胸,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犯了什么罪,要受什么罚,这是法,让百姓明白这一点就够了。但江西蒙学中教授的《邓思贤》,却是律讼之学,是运用法的术,不能让百姓知晓,而必须当操之于上。

  只是儒门子弟怎么能用法家的话来做论据?‘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样的君臣关系,无论如何儒臣都是不可能接受的。纵然韩非子说得再鞭辟入里,也不能宣之于口。

  两人相对着摇头一叹,跳开了这个话题。

  “不过韩枢副编写蒙书,其所图甚大,所谋亦是甚远。”刑恕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之后且不知,一二十年后,关中出来的士子,可都是一片声的格物致知了。”

  蔡京眯起眼睛:“现在都已经是枢密副使了。别看今天国子监中吵得一塌糊涂,等过些年韩玉昆做了宰相,将新学一股脑的打翻,换成了气学做大堂,到时候,一般儿都是天涯沦落人。”

  “谁说不是?”刑恕又是一叹。

  蔡京曾经在厚生司中做事,韩冈、苏昞所代表的气学,还是比较合他的口味。毕竟蔡京是靠才干出头的,虽说他现在是言官,但他可不会瞧得起身边的同僚中,那几个只有一张嘴的废物。

  功成有德,事济有理。

  若韩冈这一回能功成事济,那德和理,便就在都他的手上了。

  只是忻口寨难保,忻州亦难保。河北那边打得血流漂杵,更无法支援河东半点。

  蔡京疑惑起来,这一回,韩冈真的能功成事济?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