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强得多。”

  王征道:“那是自然,有风用风,无风用煤,平日航行时用风省煤,战时用煤便不用依仗天时,而且风帆降下便于更好地转向,还能减少敌船的攻击范围。这等于是天时尽在我手,焉有不胜之理呀。”

  蒸汽船一直到京城,使团下了船先让人去报告皇帝,皇帝要求他们第二天朝会时向内阁及众臣报告出使过程。

  第二天是大朝会,众臣见礼皇帝后,便都在椅子或者蒲团上坐下。这时有内官进来对皇帝道:“出使欧洲之鸿胪寺左少卿王征复命,等待陛下召见。”

  朱由校笑道:“宣。”

  王征进来后首先当然是哭诉远离家国的思君之情,朱由校好言安慰了一番后,王征便开始讲述此去的主要行程。

  群臣听到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后,都喜形于色。大明人对于天主教并不抵触,但了解天主教在欧洲的超然地位的人则大不以为然,一是唯恐教廷会通过教士对大明的朝政指手划脚,从而影响到皇帝和朝廷的威严;二是唯恐信了天主教的会不再祭祖祭孔,使得儒家文化体系受到冲击。现在教廷对大明的传教限制减少,允许信教者依旧能够祭祖祭孔,这第二点便不用再担心。而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成为大明地区最高的教职,其实也表明教廷并不想或者现在不能对大明朝廷形成威胁。

  以前之所以会发生南京教案,除了观念上的冲突以外,对天主教可能会影响大明朝廷政策的担心其实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于现在教廷的作法,大明众臣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即使是如徐光启这样的信徒,其实也不愿意看到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其实在他看来,上帝的归上帝,君王的归君王,才是最好的。

  王征接着说明与各个国家建交的过程,很多大臣依然觉得与欧洲的国家建交属于自降身份,不过皇帝一意如此,大家也没有办法。朱由校听到波兰与瑞典都愿意与大明结盟,共同对付罗刹时笑道:“你们看,我们不用拿一元钱出来,便可以得到两个盟友帮我们对付罗刹人。罗刹人和他们交恶时,又如何顾得上在东边和我们争地呢。”

  朱延禧不满地说道:“我们借给他们五百万元,这钱到时如果收不回,那不是全部亏了?”

  朱由校大笑道:“尚书别急,波兰如果还了钱,我们相当于是放贷给他们,我们赚了。如果还不了钱,我们既然已经打到了罗刹人的地方,再打到波兰去又能费多少力?五百万元买一个借口,朕觉得怎么算我们都赚了。”

  王征道:“波兰那地方与北海北边有些不同,一来没有那么冷,二来那里物产富饶。波兰有个叫乌克兰的地方,气候适宜而且土壤肥沃,那里可是个大粮仓,到时波兰如果还不出钱来,那拿这个地方来抵数也不是不行的。我们移民过去乌克兰绝对比移民到北海北边更好,至少没那么冷。而且铁路修好后,交通方便,与国内连为一体,便是我们窥探欧洲的最好地方。”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