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不齐,训练不足,如若过河,其败可期。至于义民缚敌将以迎王师只怕未必,臣可听说沈阳之汉民可是盛装打扮将建奴迎接进城的。西虏哪来四十万精兵,何况其狡诈异常,只想要朝廷赏银,不足为信。”

  曹文诏也道:“巡抚只想过河击奴,已先后派遣五支部队过河,均大败而归,逃回者百中无一,现广宁军中只巡抚一人以为建奴即日可破,其它军将均畏与建奴野战,广宁军守城倒是可以,但出击只怕不行。”

  周遇吉的意见也差不多,觉得广宁军战力差,王化贞想当然尔。

  曹文诏本来来自广宁军,他的话应该代表了广宁军中的多数将士的看法,朱由校当然会重视,只是现在朝廷大臣们可不是这么想的。于是朱由校要他们合写一个奏折,将广宁情况做一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上次王化贞的建议被熊廷弼否决以后,深恨熊廷弼,把军事全推托在熊廷弼身上。熊廷弼于是请朝廷警告王化贞,不得借口有人节制,坐失战机。此前,四方援辽的军队,王化贞全改名号为“平辽军”,辽人很不愉快。熊廷弼说:“辽人又没叛乱,请改为‘平东’或‘征东’,以快慰辽人的心。”从此以后王化贞与熊廷弼矛盾益深。

  八月初一,熊廷弼上书说:“三方面布置的战略的实施,必须联络朝鲜。请抓紧时间派钦差使臣去访问朝鲜的君臣,让他们征发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面上设立连营,助我军的声威。”并举荐监军副使梁之垣,说他在海滨长大,熟知朝鲜的事情,可以充任钦差使臣。朱由校马上就同意了,并且按照行人奉使的惯例,赐给一品官以示宠信。梁之垣于是上书提出加强他们的事权、确定自己职责等八条要求,朱由校也都同意。梁之垣正在和有关部门商议兵饷的事,王化贞所派遣的都司毛文龙已经袭取了镇江,奏上了捷报。满朝为此大喜,立即命令登、莱、天津派出两万水师接应毛文龙,王化贞率四万广宁兵进据河上,和蒙古军一起乘机进取,由熊廷弼在中间调度。命令下达以后,经略、巡抚所辖兵镇相互观望,熊廷弼根本没办法指挥王化贞,所以最终两方都没有出兵。

  熊廷弼因为毛文龙报功绕过了他,所以说:“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指金、复、海、盖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指矿徒起义)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这种说法就有点牵强了。朝廷大臣们看到他的疏言,多不信服,王化贞更不满,屡次反驳熊廷弼对他的批评。

  王化贞向朝廷许下诺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意思是明年三月,即可取胜。而熊廷弼上言皇帝:“明谕抚臣,慎重举止,毋为敌人所笑。”两人关系越来越僵。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