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到了大明水兵和胡琴斋的近卫军身上。

  胡琴斋的这个旅至少要在这里呆三年,陈厚甫的水兵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将要不停地航行在美洲与大明之间,所以两人都同意自己的部下在这里纳妾,这对于稳定军心,稳定殷家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还是一样的规定,不论是谁,都只能在美洲纳一妾。

  这里的气候湿热,一年四季都能割胶。吕宋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橡胶树,而殷家人采用橡胶也是用的一些原始的方法,所以他们需要从头开始试着采胶,而明军专门派了五百名识字的士兵,记录他们采胶的详细情况,然后将不同的方法的采胶量进行对比,力求找出一个产量较高的采胶方法。

  而等到采集的橡胶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便会有两艘船将橡胶运回到北京,让研究院进行各种研究。研究院在弄明白硫化作用对橡胶的影响后,已经可以把橡胶制成软垫,然后运用在火车上,既轻便又能大大减少震动,使得火车车厢的平稳性大大提高。

  而研究院制成了用于密封的橡胶制品,使得蒸汽机的密封性能大为提升,火车的速度有了十里左右的提升,而蒸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也从原来的二十四里达到了三十里。

  而皇帝交代的橡胶轮胎也被制造出来,已经被用在了马车上,当然,只是简单地在原来的车轮外面包上了一层橡胶,但就是这样也可以使得马车的平衡性和舒适性大为提高。朱由校和研究院说了内胎与外胎的不同后,他们很快便用硫化程度不同的橡胶分别制造了内胎和外胎,只是这样的内胎制造较复杂,因为要和气门芯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制造出打气筒,这些暂时只能靠手工来制造,速度很慢,所以只能用来进行测试,还不具有实用性。

  朱由校将自行车的原理给研究院的人说了以后,大明的第一辆两轮自行车诞生了。朱由校成了第一个试用者,他一边试用,一边提出修改意见,立刻便有研究院的学生拿去进行改造,等到朱由校觉得已经和后世的差不多了(当然是指性能方面,外观还是不行的),便造出十多辆,由专门的试车员在公路上试车。在摔了很多次跤以后,这些近卫军中抽调出来的试车员才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巧。身体素质很好的他们在公路上一小时跑了二十五到三十公里不等,而跟着他们跑的试跑员则被他们抛下了十里多路。

  孙传庭立刻认识到了自行车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催促兵器局尽快大批量制造出自行车供应军队。而朱由校又提出了三轮自行车,多人自行车的设想,这使得研究院不断地催促兵器局提供大量的钢给他们,而且提出需要更多的硫磺,需要更多的橡胶。

  大农岛在一年前勘探出一处硫磺矿,储量比较丰富。而经过一年的试开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量规模,皇帝下旨,命魏良卿在当地招募更多矿工,以提高硫磺的产量。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