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中亓诗教、周永春就是;总体来说,东林党势力最大,因为他们在先帝当太子一事上出力最多。

  朱由校想,自己想要重用东林党,只是现在已经得罪了李三才,然后杨涟和左光斗自己也不喜欢,是不是自己太过苛求?其实他们都是很好的,至少是一心为公的?只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或者是立场问题,使自己对他们没有好感。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能现在就把这些人一棍子打死,慢慢看吧,只要是能一心为国,他们朕还是要用的。

  最后就是大炮的事了,朱由校道:“上次交代的购买大炮之事,现在可以进行了。另外重点是人才,铸炮人才和操炮人才,越多越好,只买炮就会受制于夷人。”徐光启也深以为然。

  徐光启离去后,召孙承宗进觏。这人长得很威武,虽然年近六十,却是铁面剑眉,须发怒张,不象文士倒象个武将。前世看过孙承宗督师辽东布置宁锦防线的故事,也知道他最后壮烈殉国的事,所以朱由校对这人天然就有好感。

  双方坐下之后,朱由校先就向他请教现在辽东的局势,孙承宗正好平日关心边事,就详细地为他解说了一遍:万历四十七年,杨镐兵败萨尔浒,朝廷起用了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结果还没出京师,开原被后金攻克,等他赶到山海关时,铁岭已失,沈阳和其他城堡的军民一时间全都逃窜了,辽阳一带人心不安。熊廷弼将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斩首,又把贪污的将领陈伦杀了,并上书弹劾、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他。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他的命令坚决,有法必行,几个月下来,守备大为牢固了,当地军民的心重新稳定下来了。

  泰昌元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努尔哈赤进攻蒲河,明朝将士散亡七百多人,不过贺世贤等将领也有斩敌俘敌的功劳。现今朝廷正派给事中姚宗文在辽东检阅,听闻其与熊廷弼意见多有不合,但还没有回来,所以不知道到底如何。

  朱由校对熊廷弼不了解,但是听孙承宗说来,似乎他对熊廷弼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然后朱由校请教孙承宗辽东之策,孙承宗以不了解情况为由不做置评,这使得朱由校对他的印象更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个搞实事的人。

  这时太监来报,哕鸾宫突然失火。朱由校大急,冲出书房就往哕鸾宫中跑去,周遇吉现在已是皇上贴身侍卫,也紧跟着一起跑,两人跑到哕鸾宫时,火已经扑灭,李选侍和媞媞正在抱头痛哭。

  看到媞媞无事,先松了一口气,再仔细打量李选侍和媞媞,都穿着粗布衣,面有菜色。媞媞先看到他,叫了一声“皇兄”就不再说话了,两只大眼睛里面又是委屈,又是惶恐,看得朱由校心里发痛。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