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8章 把敌人变得少少的,舔狗变得多多的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声道:“李副使,合情合理就行了,我韦氏在关中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对于蕃贼更是痛恨,你若有事情,尽情吩咐!”

  李彦凝视着他:“我只想知道,唯识劲秘卷是怎么回事?”

  韦贞玄一愣:“唯识劲?我曾习武参军,学的是弓弦劲,不知此劲,又谈何秘卷?”

  李彦细细观察,初步判定他的心理状态,确实不知秘卷之事。

  以前他不相信稍纵即逝的辨别谎言,但眼识的开启,让他对于目标的神色把控,有了极大的提升。

  某种意义上,都类似于天赋的效果了,仅仅是准确性不足。

  李彦下了初步判断:“如果韦县令对于唯识劲秘卷一无所知,那长安的案件就与你无关,恰好两件事纠缠在一起,产生误会,造成了冲突……”

  韦贞玄喜道:“是极!是极!”

  李彦一个转折:“不过如此一来,压力就完全来到韦县令这边了,你不想知道,是谁把台座暗格里的‘祥瑞’,换成佛经吗?”

  韦贞玄喜色凝固。

  李彦道:“好自为之吧!”

  说罢,他拍马离开,特意让狮子骢不要全速奔跑。

  果不其然,仅仅走了一条街,后面就传来韦贞玄的呼喊声:“李副使!李副使等等我!拜托你了,把这起案子查下去吧!”

  ……

  法门寺。

  众人睡醒,僧人们奉上早膳。

  李义琰恢复了精神,喝下两碗粥后,听了杨再思过来禀告的消息,脸色微变:“元芳与扶风县令对峙一夜?清晨就和此人一起去县衙了?”

  杨再思倒有信心:“李公不必担心,李副使会平安归来的。”

  李义琰心里有些担忧,表面点头,并不多言。

  饭后没多久,沈巨源就匆匆走了进来:“李公,再思,岐州刺史来了!”

  很快,一位身穿紫袍的老者,在僧人的带领下到了堂前。

  李义琰表情淡然:“韦刺史!”

  来者正是岐州刺史韦承庆,从三品,服紫袍,皮笑肉不笑的拱手道:“李正使!”

  刺史是各州的最高长官,一个刺史往往管理数个乃至十数个县,李世民有言,“治人之本,莫如刺史最重”。

  而在唐朝,刺史也是数目最多的高品级官员,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

  之所以叫高品级官员,而不是高层官员,因为很多刺史都名不副实。

  上州之地经济富饶,地处要冲,刺史真就是一方大员。

  到了中州刺史就有些拉胯了,贫富差距很大,下州基本是悲剧,如岭南、黔中、福建等偏僻的刺史,都是以贬官者居之。

  比如柳宗元被贬柳州,韩愈被贬潮州,刘禹锡被贬朗州,全是穷困潦倒的地方,州县残破,人口凋零。

  听上去品级是四品,却毫无意义,过得不如京城的六七品小官。

  当然,岐州在唐代是个重要的上州,即后来的凤翔府,州刺史为从三品,李靖和程咬金都做过岐州刺史。

  岐州刺史韦承庆亲自出面,显然是来势汹汹:“老夫此来,是想问一问,扶风县令韦贞玄到底触犯了哪条律法,被李副使带走,至今未归县衙?”

  李义琰神情平静:“韦县令与李副使一起查办案件,韦刺史就不必担心了。”

  韦承庆道:“老夫很担心韦县令的安危,不过素闻李正使从不徇私,倒是不担心李正使会偏袒同族子弟!”

  李义琰正色:“老夫确实不会偏袒!”

  韦承庆冷笑:“好!好!”

  沈巨源露出怒色,却不敢多言,杨再思目光闪烁,也暗暗叫苦:“元芳你可千万不要把韦贞玄带走私自拷问啊,哪怕不动刑,这种行为也会大大落人口实!”

  不过双方还在说话,当事人就回来了。

  而且是说说笑笑的走进来了。

  李彦在说,韦贞玄在赔笑。

  李义琰眼珠转转,看向韦承庆。

  韦承庆:“……”

  (书名改成《从神探李元芳开始》,指向性明确些,虽然还是不太行,我取名废,以后如果有需要再调整……)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