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十一 倭使_我大哥叫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当日倭国镜子的拍卖经营权,交给了日本一个啥鸟贵族的家臣。当然都是些零碎的小镜子,但镜子的专销都给了汉人海商。

  可是朱五还没说话,听到倭国使节来临,文臣们跟打了鸡血似的。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老儒陶安,以不符合年龄的敏捷跳起来,大声问道,“他们是来进贡的吗?”

  朝贡,华夏古代不对等的外交手段,华夏的人把华夏之外的人统统鄙视的称呼为蛮夷。蛮夷朝贡,则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

  千百年来,这些小国也以能得到华夏王朝的册封为荣,就像后世的芭堤雅帝国,他们的国王在乾隆年间上表,为了表示正统冒充华裔国王郑的义子,所以每个国王都有一个姓郑的中文名。

  据说当初乾隆小四在位,觉得人家是乱臣贼子根本不爱搭理,但是架不住人家热情呀!而且乾隆大猪蹄子还爱面儿,一来二去干脆顺水推舟,让他们家成了那嘎达的合法继承人。

  那个喜欢穿红色露肚脐小吊带的国王,名冕。

  “这个,俺不知道呀?”朱玉被这老头吓了一跳。

  “恭喜主公,我大汉威名远播,泽北四方。那些倭国蛮夷也知道奉我大汉为正朔,请主公召见!”

  刘伯温也站起来,儒雅的脸上满是狰狞,“主公,一定要见,不但要见还要让他们看看我大汉的军威。”说着,又大声道,“还有安南,高丽等地,都让他们来人观礼,观我大汉立国之庆。”

  “我大汉才是华夏正统,那些番邦小国必须向大汉称臣纳贡!”

  看着,一个个面目狰狞,杀气腾腾的文官们。

  朱五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以前是不是小看他们了。

  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每个生长在这个大国的人,都有一个庞大的大国梦,似乎只要和他们接壤的土地,都必须对他们这大国的天朝低头表示臣服。

  “这里有倭国人的亲笔信!”

  朱玉话还没说完,就被刘伯温抢了去。

  打开之后,挑剔的眼神看看,略带矜持的点头,“嗯,字写的还不错,颜体!嗯?字是可以,可是行文粗鄙,不通不通!”

  他这一么一说,其他文臣们都凑过去看,随后各个摇头,一脸不屑。

  “咳,咳!”

  朱五咳嗽两声。

  刘伯温醒悟,赶紧送过来,“臣等失态,请主公御览!”

  “大汉国主殿下,外臣弘义满敬上。镜子一事外臣深表感激,当日所欠金银,特派遣家臣井上三下,携带金银赴大汉兑现!”

  “中华风物,外臣心驰神往,只恨不能常驻扬州畔,眺望中华山川河流,饮酒作诗,不亦快哉!”

  什么狗屁玩意!都没老子写的好!

  朱五嫌弃看着,信的最后一行还写着。

  “外臣敬上宝刀十把,折扇十五只,聊表诚意!”

  “就这么点玩意还敢说心驰神往?”朱五随手把那信扔在桌子上,“老子缺你的刀还是缺那破扇子?”

  “主公此言差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臣以为,不但要收,还要重重的回礼!”刘伯温在边上说道。

  “给他十几门火炮?”朱五咧嘴冷笑。

  见朱五露出以往那种不讲理的面目,文臣们齐齐退后。

  虽然这种外交在政治上不对等,但是经济上天朝每次都是千百倍的回赠,就跟帮穷亲戚似的,家里有啥给啥。

  结果呢,养出一群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出来。

  倭国,其实这些文臣一点不陌生,这个国家和中原的交往第一次落实在文字上,可以追溯到大汉光武帝时期。

  当时倭国的使节奉上草席,竹简,宝剑等物。等见到倭国使节,光武帝跟更是龙心大悦,大概他老人家是没见过身高一米三的成年男子,所以大方的赏赐了倭国国主一方金银。

  后来这方印在日本出土,被视为国宝。

  那个挖掘出金印的农民,授予锦旗.......给了二十两白银的赏钱。

  “让他们来吧!”朱五对朱玉道,“水师护送至京师!但是,不得携带兵器弓箭盔甲上岸!”

  “喏!”朱玉回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