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0章 明清治蒙古,昭武用新政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也大大消减了游牧民族的活力,以及人口增长速度,整体上是妨碍了游牧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的。

  大明如果是普通的封建王朝,没什么特别的,自然还是学清朝这一套去治理漠南蒙古,乃至所有的游牧民族,比较稳妥。

  然而如今的大明并非普通封建王朝。

  朱媺娖以往来两界的神通,令大明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工业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军事实力将彻底超过游牧民族所能对抗的界限,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升,使得中央王朝对游牧民族形成绝对压制。

  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防备游牧民族发展壮大后南下侵略了,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游牧民族的人力,利用大草原的资源。

  只要发展下去,草原及游牧民族与大明必然捆绑得越来越紧,直至再也无法挣脱,彻底融入神州大家庭。

  所以,朱媺娖、郝光明都清晰地认识到,大明在收取漠南蒙古后,不仅不能学习清朝对游牧民族进行削弱,反而要设法增加其人口,提高草原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解放大草原的生产力。

  这其中的道理,对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讲是颇难理解的。

  好在军机大臣、阁臣们受后世众多理念影响已有好几年,在朱媺娖将其中道理讲清楚后,众臣倒也很快接受了。

  毕竟其中有具体的例子摆在眼前。

  如毛纺轻工业。

  在北直隶、辽西、山西、陕西、甘肃这些北疆省份,毛纺厂如今不说遍地开花吧,却也成为了边境诸县的重要税赋来源。

  其所生产的毛纺工业品,不仅再内省及南方大受欢迎,更是远销海外。

  同时,草原上的牛羊大量输入内省,也令内省牛、羊肉价格明显降低,许多普通百姓家,逢年过节都能吃上牛肉了。

  所以,如今云中、宁绥两省地方官府虽然还未组建,朱媺娖却已经在和大臣们商议将来该如何发展漠南的民生、经济了。

  大明的政策对于绝大多数草原人民来讲是大好事,可对于旧秩序中的既得利益者,那些蒙古贵族们来讲,无疑不友好。

  这不,朱媺娖正开着会呢,郑森就拿着一份电报来到了正殿。

  作为秘书,若不是有重大事情急需禀告,他是不会在朱媺娖与大臣们开会时打扰的。

  因此朱媺娖瞧见他,便停下之前的话题,问:“有何事?”

  郑森将电报递给刘珠,随后拱手道:“启禀陛下,辽西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发来急报,言科尔沁、四子部、茂明安等部落首领、贵族,近日在大肆散播不利于我大明的谣言,似有带领部落前往漠北之意。”

  朱媺娖从刘珠手中结果电报一看,就不禁柳眉微皱。

  漠南蒙古诸部所占据的地盘,在地图上其实是一个向东北弯的勾形,且以东北部草原最大。

  所以,科尔沁、四子部、翁牛特、茂明安等部落如今人口相对来说不算太少,实力也不弱。

  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分裂出的诸部、内喀尔喀诸部,因为和陕西、陕西、北直隶接壤,在北伐之战后,也即是昭武二年起,就开始受到大明种种新政策的影响,使得大明拥有一定民众信任度。

  这让锦衣卫北镇抚司在这些部落的工作好开展很多。

  可在东北部的科尔沁等部落,却是在昭武三年大明收复辽西、辽东后,才开始受到大明的深刻影响。

  如今只过去两年多,锦衣卫对这些部落的渗透并不足够,同时这些部落的牧民对如今的大明也缺乏了解。

  至于信任,根本谈不上。

  如今,锦衣卫对于大明治理漠南蒙古的新政宣传没见效果不说,牧民们反倒是先被首领、贵族们忽悠住了。

  不过朱媺娖倒也不怎么意外,毕竟这些首领、贵族就相当于大明内省的乡绅、宗老,多年的统治使得牧民们习惯性地信任他们,并非一时能改变的。

  放下电报后,朱媺娖一叹道:“朕原本想兵不血刃地收取漠南,如今看来,却是非要动武不可了呀。”

  第一更。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