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章 统计人口的手段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政令很不得“人”心,确切说是不得士大夫之心。

  士大夫们现在之所以不敢明面反抗,只因为如今内城的权利结构层级太精简,官家诏令甚至能绕过朝廷百官,直接下达到每个指挥当中,而且统兵将领都是官家心腹。

  这使得一群只会磨嘴皮子,不敢刺刀见血的士族着实没有勇气挑衅官家钢刀。

  可是这些人败坏个政令,暗中阻挠政令无法顺利推行实在太简单。

  李若水就怕自己强行清查户籍,最后得出个百姓只有数千甚至几百得结果。

  见李若水迟迟不肯答复,赵桓催促道:“卿到底有没有章程?朕将开封府交付给卿,百万军民饥寒衣食之所系,卿就打算这般尸位素餐?”

  饥寒衣食之所系?

  李若水心中惊诧了瞬间?什么时候还有了这个说法,要在衣食前面填上饥寒?

  随后李若水装着胆子抬头,只见官家眼神凌厉得望着自己,笔直得目光中有神彩闪过。

  低头时,李若水敏锐得见到官家最亲近的心腹汪宗沔手中提着一个包裹,里面的东西已经浸黑了布帛。

  片刻后,李若水大概猜到了官家的谋算,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回道:“臣已有一份章程,只是不知是否应当施行。”

  赵桓嘴角上扬,这正是自己选他主管开封府的原因,他有一腔热血,又能力平庸,会成为自己意志最好的执行者。便回复道:“那正好,今天左相与朝廷百官皆在,群贤毕至一同决断是否应该推行。”

  李若水郑重说道:“围城日久,饿死者相属于道,冻死者相枕于屋。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所以臣打算于内城增置,粜粟米场、买柴炭场。”

  赵桓沉默不语,冷眼看了一眼左相梅执礼。

  梅执礼立即主动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说道:“匡世济民,救百姓于饥寒交迫,此乃当之无愧的善政。正能昭显官家之宽厚仁心,德被百姓。推行这一善举,有何可犹豫?”

  有左相带头,他门生故吏,以及依附在他身旁的党羽立即纷纷发生,盛赞此份仁义。

  毕竟这是占了道德大义,其他人无奈也只能跟着敷衍附和几声。

  可这真是一份好提议吗?

  站在百姓立场,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仁政。

  金军围城,又遇大雪连下数日,百姓又冷又饿,东京城内最缺的就是粟米与木炭。

  历史上太子设立粜粟米场、买柴炭场,令每人粟不过五升,薪不过五斤,售价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二,所以前往买米买炭者络绎不绝,士庶相杂。

  可这对官吏、士人、百姓都是当之无愧的善政,对眼前这些公卿高官们可就未必了。

  每当国难,都是这些人大发横财的宝贵良机。

  米价、炭价疯涨,东京城内的财富都流向了这些豪门的地窖。毕竟在这种国难之时,能够有大量储存物资拿到市场上卖的也就只有这些顶级公卿。

  大宋养士垂两百年,风雨飘摇之际,为国家效死的都是底层忠贞士卒,而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却都是这些深受国恩的士大夫。

  开封府有能力实现物资战时配给,每人一次粟五升、薪五斤的背后是文官政府强大的组织力与掌控能力。

  通过战时物资配给,很快就能统计清楚内城的具体人口数字,包括那些流动人口,流浪户籍。

  但这有个很重要的前提。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