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强大的医疗保障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略能力,将挽救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重新奠定大宋数百年基业。

  随后赵桓起身向刘鞈说道:“放心吧,这支军队气象必然会焕然一新,甚至会勇敢出城,主动进攻金军。守城以来长期的被动颓势,将在不久后被横扫一空。”

  “卿这几日守城辛苦,朕赐卿正三品礼服,银绢七千。”

  不用将物资赔付给金军,导致赵桓手中有太多资源可用,出手十分大方。

  当然除了现实激励,赵桓作为大领导,少不了也要画个大饼,笑着对刘鞈激励道:“镇南军节度使,朕已经为卿准备好。只要能守到金军撤退,卿便是我大宋下一位使相。”

  话音落下,刘鞈苍白的面孔都变得有些潮红。上一位受封镇南军节度使的还是文公王安石。

  只要能守住内城,自己便一跃而成为闪耀青史的盖世之杰了。

  不世勋名,争之顷刻。

  刘鞈胸中激荡,甚至连身体创伤都没了疼痛之感,斗志昂扬说道:“臣这便去巡视城防,抚慰伤卒。”

  “抚慰伤卒是重中之重。”赵桓郑重的吩咐道:“自古以来,大战一场,便伤亡无数,其中泰半都是伤兵未得妥善救治,伤情恶化而亡。但在我大宋,医学兴盛,前无古人。当以不世之人力、物力,终结此等弊俗。”

  赵桓掷地有声得话语背后,是整个大宋朝文明高度发达的底蕴作后盾。

  在大宋,极为重视医学教育。范文正公(范仲淹)便曾经提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言。

  大宋对医者无比重视,民间有“儒医”的称呼。曾经“大夫”、“郎中”这些独属于官员的官号,也是在大宋成为普通医者的称呼。

  除了民间对医学的推崇,官府更是十分注意建设医官体系。也是在大宋,中原首次出现了医官品秩,共计二十三阶。

  重视医学方面,赵桓的便宜老爹,宋徽宗尤为突出。不仅他的枢密使高若讷是伤寒医疗专家,政和年间更是设立了庞大的医官队伍,以至于形成了医学冗官。

  仅翰林医官便有一千一百多人。

  这几日,禁军在城外浴血作战,赵桓同样是日夜操劳,以给禁军提供强力的后勤保证。

  皇宫南方的景灵东宫、景灵西宫都被赵桓拿出来当作伤兵营地,安置守城伤兵。

  大内倾尽全力去救治,除了上千名医官被编为军医外,御用药草也全被搬进了伤兵营地。

  平均每三名伤兵就能分到一名医生照顾,这个比例,恐怕不仅是前无古人,同样是后无来者。

  在古今中外的人类战争史上,都没有出现过如此强力的医疗条件。

  大宋的冗官与帝国百年积累的财富,在王朝末年时,得到了璀璨的绽放。

  除了医官,赵桓还令开封府在民间招募了两千多名妇女,进营地参与护理。

  大宋黄金、白银被搜刮一空,可并不代表国库没有钱了。事实上,国库、内库都还有大量铜钱,此前官府也一直在用钱向民间收购黄金、白银。

  薪酬除了通钱,还有粟米与木炭,民间妇女响应者云集。甚至许多民间医者,都来争抢这份名额。

  因而在伤兵营中,共计汇聚了医生一千三百余人,医护女工两千人。极尽全力,将伤兵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比如刘鞈、岳飞的伤势,都是在伤兵营中包扎完成的。而几乎每名伤兵受到的护理,都能堪比这两位国之重将。

  在包扎完成后,大宋的擎天之将岳飞,也终于在刘鞈离去后,站到了赵桓面前。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