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1章 奉子成婚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杰才俊。

  他们持之以恒的投入研究,其产生的算力和学术进程是足以抵西方数十年的。

  按保守估计,大宋如读书识字的百姓超过了上亿人,受教育率71%。

  虽然还有接近30%的文盲,这个比例不是很好看,比之那些工业强国85%以上甚至90%,95%以上的识字率,显得差距明显。

  但要知道大宋的人口基数在那里摆着呢,即便百分之七十的识字率,识字人数也远超其他国家。

  而这71%识字的百姓中,哪怕只有2%人搞搞研究,摸索摸索专利,也是一百五十万的庞大规模。

  这个数字是西方一个国家寥寥几百、几千名学者根本无法比拟的。

  他们一年的研究成果堆在那里,数量就相当于西方无数国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总和。

  虽然绝大部分的科研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古今中外,无不如是。

  只要其中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是真金实料,就足以推动着文明向前突飞猛进。

  科研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如此,依靠无与伦比的财力和人力砸下去,然后整个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所以当平常人审视整个文明究竟是否科技发达时,不用考究那么多细枝末节。

  就看一个国家究竟投入了多少科研资金,又持续了多久。

  要有怎样的理由才会怀疑,一个国家投入了冠绝古今,远超国外的科研资金,持续数十年的推动发展,这个国家的科技还会落伍?

  阿拉伯人的大翻译运动,立竿见影的把阿拉伯送进了黄金时代。

  大宋这数十年兢兢业业的学术发展,也把自己的文明推进了显然的快车道。

  当年徐岳刚接触这个问题时,他还是因年轻妖孽而闻名,是大宋举国的瑰宝,是一位二十岁的数算天才。

  而如今他都已经快要四十不惑了。的确是该有结果了。

  赵桓笑着对苏黛说道:“如果太学院核验徐教授的数据准确,卿记得跟朕说一声,朕亲自去给他颁奖,给他授勋,主持他的封侯典礼。”

  赵桓十分期望会出现这样一幕,当别的国家还把上帝、真神、佛祖、婆罗门、孔雀王、式神一类宗教人物当作最伟大的人而顶礼膜拜时,大宋境内最受推崇,最伟大的人已经是一位贡献卓越的学者。

  无数大宋百姓敬科学大家,对不世出之学者尊崇不已,而不拜鬼神。

  仅仅是这种风气,就可以想象两个文明在发展速度,开放精神方面,究竟会有多大的差距。

  苏黛认真的说道:“我记下了,如果太学院审核过后,第一时间通知官家。”

  等赵桓聊完正事闲了下来,苏黛凑了过来,问道:“官家,有件事我想跟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

  “范思忠跟卢维那的嫡长子要加冠了,这是我朝百姓最隆重的一个仪式。以往您政务倥偬,她的孩子周岁抓周都是我去的,这次您能不能跟我一起去?”

  “他们俩的孩子都要加冠了?”赵桓惊讶问道

  他非常确定一件事,自己跟范思忠还有苏黛认识的时候是建业元年。自己打算去看看东京新风气。这俩家伙,奉子成婚!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