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0章 逆向工程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断突破万石,五万石,十万石巨轮是必须要经历的。”

  “恩,有道理。不破不立,朕会跟工部商议这方面的事情,重新修桥。”

  “甚至东京城里面的桥梁也得一并整治一下了。朕看过我朝画师画的《清明上河图》,漕船要经过某些桥梁,必须放倒桅杆。”

  虽然说桅杆可以收放这个技术很是高超,但只要是可活动的技术,基本上相同效率就一定比不过固定的。

  苏黛说道:“此也是我要说的第二项,改进漕船桅杆风帆。大幅缩减运输成本。”

  没错,太学院的提议非常的返璞归真,就是改进风帆。

  苏黛说道:“虽然已经有在燃煤的蒸汽机,但按我朝理论,道法自然,越是接近自然原理,其功效就越强大。风帆便是如此,即便有蒸汽机,依旧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桓笑了起来,道法自然,大宋的科技真的是走了一条东方特色的道路。

  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说非常原始,但也可以说直指大道真谛,真理本源。

  风帆,这个寻常人印象中落后的东西,其实在初代蒸汽轮船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后来一度没落了。

  但当超级计算机问世,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萌芽,这个原始的风帆又再度流行起来。

  最先进的制程下,远洋的新能源动力船只,可以时时刻刻调整风帆的方向,使航行速度有显著提升,而运输成本则大幅下降。

  所以最先进的巨星油轮上往往会设置有超级计算机跟大量风帆。可以说是把人类跨越几千年的文明统筹展现在了一起。

  这种情形端的是适合一句道法自然。

  苏黛说道:“官家应该知道帆船的原理吧?帆船并非一定要顺风才能航行。”

  赵桓点了点头,这一点还真需要一点文化储备才知道。

  好在他赵桓后世也爱看一些杂书,总算没有丢高等教育的脸。他在数学、化学这方面的确是很丈育,可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文化荒漠。

  帆船是走之字形的,利用的远离是风经过类似机翼的弧面时会产生一定的升力,所以,为了继续获得升力,就需要不断的调整帆位。

  而这一切运用到现实的工程设计中,想要获得更高航速的关键之处主要在于三点,一是尽量减小行驶阻力,二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以接近正逆风的角度航行,三是克服侧向力和侧倾。

  这些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哪怕不懂其中远离,技术熟练的工匠、水手也能通过观察,选择出最优解。

  而苏黛和太学院就是要用专业的理论来把这一进程加快,把风帆跟蒸汽机技术迅速结合起来,直指大道本质,走大宋特色的道法自然。

  不过这一切其实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大宋的科技树顺序其实是乱的。

  理论上应该是先在经典力学上有所突破,然后技术成功的运用,工业革命的发明随之出现。

  但大宋基本上是反过来的,先有最直接的革命发明,然后研究技术,最后总结其中原理。

  比如蒸汽机就是赵桓直接把其完整形式告诉了大宋的科技研发者。

  大宋无数学者按图索骥,开展逆向工程。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