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7章 基建优势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里找到,几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如果要研发生产一种新器械,那在河间府一定是最方便的。”

  这一点还真是让赵桓大出所料,他见过河北的路面,非常平整。

  他还以为是灾后重建时,工部给他们修的。

  没想到是地方财政出资。

  而这一点必须要感谢转运使司的改革。

  在之前,地方财政税赋都要交给中央,年年有大量财富浪费在了转运物资上。

  所以赵桓改革转运使司,允许地方的财政税赋留下一半。

  但比例一样,数字却可以有天地之别。

  小农经济体制下,为什么各地的道路交通不便?

  甚至有些县主道就是一条蜿蜒小路,有些山区丘陵地带干脆就是一条小山道。

  这种道路环境让商人怎么来经商?靠商人把货物背过去吗?

  能有个背着扁担的卖货郎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农村里的物资总是很匮乏,连个家具都没有多少。要买口锅,买双鞋,都要算来算去。

  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小农经济能提供的税赋有县,当地县衙就算想搞基础建设也没有钱。

  所以有些王朝干脆征发徭役,进行每年一个月的劳作。这种徭役就是给家乡的县城修路铺桥。

  但只要征发徭役,就是给普通农户家庭增添额外负担。

  一个农夫被征调走一个月,这个家庭非但没有收入,失去了顶梁柱,还要给他提供盘缠、干粮、衣服。

  若是不幸,遇到施工事故,导致家中顶梁柱死去,或者落下病根,那更是一个家庭就直接摧毁了。

  而河间县的情况就恰恰与这种悲惨情况截然相反,他们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财政就有大量富余。同样是留下一半,他们能进行的基础建设就远远超过其他农业州县。

  所以他们能够缔造出无与伦比的交通设施。

  要明白一件事,在小农经济时代,影响一件物品简直最大的因素就是交通运输!

  甚至这一点放到工业时代也依旧有效。

  一吨煤,在山西的售价是三百块,看起来简直便宜的没话说。

  所有人都心动不已,这要是运回本地卖掉,一吨不得赚三倍四倍五倍?

  这利润什么军火、毒药、卖娼能比得上?

  但山西三百的煤,走高速运到山东的路费每吨上千。

  瞬间绝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兴致。没有火车皮还想运煤卖?

  而河间在拥有了这么便利的交通和庞大的产业规模,在绝大部分工业生产方面,经济成本都远超其他地区。

  越是高端、需要整合大量部件、需要多个行业参与的高端工业优势越大。

  在河间生产,可以就近找到各种物资,缩短运输成本,而且有便利的交通设施。

  而在其他地区,可能要找一个合格的工坊都要翻山越岭,运输成本就足以压垮很多工坊主。

  他们不是不想升级,而是根本没有实力进行升级。被迫只能生产一些很基础的手工业产品,比如陶罐、毛毯,柜子、梳子。

  或者依托独一无二的资源产地,生产一些特色产品。

  但这只是理想状况,因为这只局限在了一小块区域。

  如果整个大宋都被卷进来,这一切就截然不同了。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