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5章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5章

  其实如果抛开成见来看,如今的大宋内部形势,跟大清晚期是最像的。

  新的技术已经出现在农业经济巅峰,新思潮出现在国内。

  南洋跟泰西与中原交流极为密切。

  国家打开海关,以关税、商税为主要征收对象,但农业税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家认识到工业的强大意义,举全社会之力进行开拓。

  当然外交形势上,双方则截然相反。

  而两个朝廷最像的一点,则是中央朝廷能够征收到海量的赋税。

  大明巅峰时期,疆域要比如今大宋的某些区域还更加广阔。

  比如他的奴儿干都司一直划到了了几乎北极区。这个是众所周知的。

  但他还有很多不太显赫的地区,也影响深远。

  比如他的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基本上把整个南方半岛全部管控了,比大宋如今的管控程度还要深。

  大宋如今也才刚刚设立到旧港宣慰司,正在逐步掌控南洋的贸易航线和丝绸之路。

  但大明与大宋最大不同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中央政府一直收不到强力赋税。

  所以这些地方根本没法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撑,一旦有事,或者财政不足,他自己就收缩势力了,根本没能力哪怕像清朝一样组织大规模战争,收回西域。

  说到底,对内战争还好说,可以依靠士绅统治,但对外战争必须要有强力的财政支撑。

  没钱就别想扩张、征服。

  而如今的大宋,恰好中央财政十分充裕,国库累积的粮食、辎重、金银、绢丝和各种财富,足够国家至少三十年之用。

  有这么雄厚的财政支撑,大宋的军队才能越过葱岭,一路向西打到君士坦丁堡,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奴隶进账。

  在这形势下,各国怕中原怕的心惊胆战。

  因为所有小国都确定地清楚一件事,如果他们拂逆了圣朝,圣朝是真的有能力派遣十几万地天兵天将,义武奋扬,吊民伐罪。

  面对这种情况,战争根本就是一个令人绝望地选项。

  先不说打不打得赢,就算打赢了第一波,天子震怒,源源不断地天兵开赴过来,打赢十万,再来二十万,打赢二十万再来三十万。

  就算屡战屡胜,三场大规模战事后,一个曾经繁华富裕地国家也变成了一片焦土。贵族、官员自己就受不了了,发起政变把国王脑袋砍下来送给圣朝,以获取圣朝支持,自己登基为王。

  赵桓这个皇帝是坚定的财富狂信者,不信任何虚的。

  他的思考方式基本上是定式的,对杨员外说道:“你这几个小妾在家中是有什么差事吗?我看可以种几亩桑,纺织几匹布,也不失为一个理财之路。”

  赵桓不觉得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