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3章 禁异端之说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抚田乐下令调集了藏族部落的兵马前来出战。分别是刺卜尔、西纳、大咎顺、申中等部落各出300精骑,另外调7000余名其他十九族藏族士兵直接听从明军调遣,全部加起来共近万人。

  除此之外,高原上各级官吏的官阶品第由明中央统一规定,颁给印信、号纸,令其“绥镇一方,安辑众庶”,并直接向明中央负责,事无大小,均可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甚至高原上****的最高领袖阐化王死了,他的儿子派番僧两人前往北京请求世袭。

  但是由于路途太过遥远,等这两名番僧带着明朝的敕书赶回西藏时,新王也死了。

  这下不好办了,因为敕书上的名字是刚过世的新王,现在新王也去世了,那么这封敕书应该也作废了。

  接下来的继任者孙子辈参照例请袭。

  可没想到,这两个蕃僧为了省事,便将这份对应他父亲名字的诏书给了这位年轻的新王。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儿后来还是让四川官员知道了,然后就上书弹劾了蕃僧,并且将其绳捆索绑押送入京,依照明朝大律,蕃僧被判了斩立决,而继任的孙子辈阐化王因为两个番僧的大胆操作也被明廷羁押。

  如果仅是因为没有爆发战争,没有驻军就觉得高原不属于大明管辖,那就太狭隘了,这么算的话,整个拜占庭、罗马等西方国家直接诸军的区域只有他们核心区那一块,剩下的区域都是各省独立具有行政权、军事权,可不妨碍他们的地图囊括了整个地中海。

  大明实际上拥有高原的人事权、军事权、征税权。

  以明朝为参照,他在高原的统治基础,大概还要弱于宋军在波斯的统治基础。

  但他推行的宗教政策更加激进,尚且能一直稳固统治。

  大宋的军刀,不相信清教徒会比佛教徒更桀骜不驯。

  况且大宋在这宗教改革这方面,的确是非常的宽容,甚至说随和。

  都护府不禁清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信仰,所有国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信仰,唯一禁止的就是各国不得干涉他国信仰是什么。不得迫害民间不信仰神灵,或者信仰其他神灵的百姓。

  这个在国家强权下,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这就跟不得杀人,不得违背律法是一个道理。

  历史上西辽在中亚大败清教徒,所以当地的清教大幅萎靡,佛教、道教、萨满教等在中亚一带得以发展。

  听完牛皋的宣告,帐内的使者们思绪翻涌,互相攀谈起来。

  圣城耶路撒冷就在所有人眼前,这座圣城本身就是三教圣地。

  长期以来,城内就有各个宗教信仰的人杂居。这种情况传承了几百近千年。

  若说容忍异教徒,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哪怕最极端的耶路撒冷国王,也只是刁难清教的朝圣者,而不是严厉禁止异教徒入城朝拜。

  靠刀剑征服信仰的十字军,仿佛是最虔诚的圣战士。

  但举世皆知,十字军就是一群强盗,他们嘴上喊的是信仰,心里想的全是利益。

  以保卫圣墓为名,实际上就是为了到这片土地劫掠财富。

  可即便这些十字军,也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

  除了这段时间,与异教徒共存才是常态。

  而大宋就是要扭转最近的异常,使这片土地回归千年来的常态。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