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1章 官员的衣食父母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千匹,这可是暴富的生意,据老夫所知,蜀绣价比黄金,一匹约在四贯钱左右,仅这工坊就是日进斗金啊。”

  四贯钱在大宋约能买到黄金一两,这四千贯钱,虽然不如皇室在东京的房租,日入万贯,但也能直接买到黄金千两!

  蜀绣一直很值钱,但此前商业范围局限在大宋境内,根本无法供应的起这么庞大的工业规模。

  尤其此前士大夫统治整个天下,财富过度集中到那寥寥几十万人手中,导致国内消费市场萎靡,所以极少有会建设如此庞大的工坊。

  如今大宋重新改革了税赋体制,计亩征银,重新分配了社会财富,使绝对富庶的士大夫消弭,普通百姓财富增多。又大开丝绸之路,最终使得民间消费的市场迅速扩大不止三倍。

  所以大宋的工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能够使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赵桓关切的问道:“这座工坊每天产出货物价值四千贯,全年产出总值就高达一百四十六万贯,能给国家提供多少财富?”

  这方面只有韩穗自己清楚,他立即侃侃而谈,说道:“这一百四十余万贯钱,商税约缴纳约三十万贯,工人薪资约九万六千贯。”

  赵桓立即眼神一亮,这个商税跟后世的企业税相差不大,都是百分之二十左右。

  三十万贯的税收,留给当地的税收就多达十五万贯!

  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四千名工人的薪资才九万六千贯。

  他们一个县官员、胥吏加一起也没有四百人。

  意味着这个工坊如果留在当地,所有人都能受益,没人会跟每个月额外二十贯钱的薪资过不去。

  哪个小吏如果敢苛刻这个工坊,导致工坊撤离梁泉县,怕是能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就算你是县令,是知府也不行。

  计相杨时赞赏的点头,说道:“若如此,一座工坊对国家的确是造益极多。当地官员、胥吏、教授薪资都将有所增长。同时四千余百姓有了生计,即便土地不足,亦不至于有温饱之忧。”

  韩穗却骄矜的说道:“计相怕是小瞧了这座工坊。说是当地的衣食父母亦不为过。”

  “当地的财政税收基本是平衡的,只靠田税只能勉强维持统治,但想给所有官员发齐薪资,尤其是当今这份水准的薪资是绝不可能的。”

  “如今当地的财政平衡,基本上靠这座工坊维持。一旦每年少了十几万贯的财政收入,当地官员、胥吏的薪酬都发不下去。”

  赵桓对韩穗这份得意,没有太大的抵触。

  事实上,赵桓甚至觉得这对大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一座超级工坊所在地,能够切实的带动周围百姓富裕。作为纳税大户,也将给整个体系的官员都带来无穷无尽的益处。

  只有这样,当地的官员才会以切身利益,坚定维护工商业的存在,谁敢说重农抑商,将被所有人所反对。

  这种形势,对稳固统治,推进工业化都将有极大的益处。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