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 托古改制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托古改制

  赵桓提出的募兵法很显然就是照抄后世的义务服兵役制度。

  这项制度起源于法国拿破仑时期,完善于普鲁士,最终在二战达到巅峰。

  相较于明、清两朝,坐拥亿万人口,一波精锐覆灭就无兵可用,欧洲战场上各国的军队却总是能迅速组建,靠的就是这条法令。

  更别说一战、二战,这些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却能组建出几百万的军队。

  其中典型就是普鲁士后来转变成的德国,二战德国人口没超过一亿,但仅阵亡军人就高达六百万。其中五十万阵亡在西线、北非战场,剩下五百五十万阵亡在东线。

  与之相对,苏联阵亡军民两千六百八十万,整整一代人在战争中打光了。

  这种恐怖的动员能力,是明、清这种坐拥亿万人口的封建古典帝国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赵桓只要能将这种征兵法案照抄成功一成,以大宋亿万人口的底蕴,也能一举扭转军事上倾颓的局面。

  但这种义务服兵役制度有个很大的背景,那就是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平民踊跃从军,而不是靠政府去拉壮丁。

  如果征兵法案变成了强拉壮丁,那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参考常凯申的物流军。

  所以首先,赵桓必须确保,新的募兵法要与募役法一样,彻底打破特权阶层。

  直视着跪在地上的一众大臣,赵桓说道:“连皇室子弟加冠成年之后也要进军队服役,你们士大夫难道比皇族还要高贵?若是如此,那这天下究竟是我赵氏天下,还是你们士大夫的天下?”

  这话就十分严厉了。即便文彦博也只敢说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这天下是皇家的天下!这是不容置疑的底线。

  任何人敢冒犯这一点,皇帝都会不惜大开杀戮。古往今来,也没有任何人、任何阶层敢在这一点上与皇室作对。

  哪怕中唐以来,武人乱国,那么跋扈的武人,也必须承认天子是天下共主。

  再给士大夫一千年时间,到了明清,士大夫也不敢在这方面与皇帝争锋。

  梅执礼斩钉截铁的回复道:“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这日月所照,山河万里,皆为官家所有。普天之下,皆是王臣。”

  “很好,总算知道臣子本分。可朕不曾听闻,皇室去从军入伍,臣子却高高在上的道理。右相,你来说说,古往今来可有这种道理?”

  孙傅是个儒家老古板,一生都信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仪教条。闻言,立即叩首,然后回道:“臣不敢做这种无君无父之事。臣无法说服天下,但臣返家之后,便令族中青壮子弟,从军入伍。”

  赵桓脸上露出笑容,这也是自己将他任命为右相的原因。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用儒家大义压他,他会心甘情愿的屈服。

  “那征兵事宜,便交给右相来主持了。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