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3章 勒石北海,远望冰洋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洪荒之际,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曾经遗迹的地方,朕作为大宋官家,誓要全部收回!”

  “朕要带着大宋远迈先人功绩,开创一个更广阔的日不落帝国。”

  虞允文大受震撼,原来儒家设想的最高目标,致君尧舜上,对官家而言只是一个势必要跨过的前人功绩。帝国还有前人从未设想过的宏伟蓝图与盛大荣耀。

  这一刻,他是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儒家的理念已经深深的落伍于时代。面对王朝这种亘古未有的盛世蓝图,儒家甚至没有理论指导,如果功绩超越了三皇五帝,应该怎么治理这个广阔帝国。

  虞允文喃喃道:“日不落之国,该是何种盛景?”

  看着虞允文似乎很难想象日不落的盛景,赵桓笑着说道:“其实距离我朝并不遥远。卿知道在北海之北是什么吗?”

  虞允文博学多识,很轻松的答道:“《唐会典》记载是冰洋。”

  “没错,是冰洋。”赵桓感慨一声。

  如今的大宋,刚覆灭金国,兵锋直抵北海,可谓盛世辉煌。

  所以宋室君臣是有资格说一句,治隆汉唐的。

  也正是因为接近了汉唐的水准,才更能体会当年所谓的盛唐气度。

  其实中原一直是知道北冰洋的,因为那里曾经是中原疆土!

  没错,属于大唐疆域。

  当地的部族首领于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内附。

  内附,与羁縻是完全不同的。

  内附就是指这个部落将土地、人口、臣民全部献给大唐,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这种事,如果不翻看典籍,只靠想象,根本难以理解。

  如果不是大宋接近了盛唐时巅峰气度,拥有了俯视诸雄的心态了,普通臣民就算是看着典籍,也会有所怀疑。

  无论是《唐会要》,还是《通典》都详细记载了这次北极部落内附。

  “骨利干处北方瀚海之北,二俟斤同居,胜兵四千五百,口万余人,草多百合,地出名马,其国北接冰海,昼长夕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出之所也。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内附。”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就是我晚上煮肉,羊肉还没煮熟,天就明了,而北接冰海,联系上下文之后,就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了。

  后世稍微学过地理,看最后一句话就应该很清楚了,这描述的是北极圈极昼的情况,而这个地方是唐朝的北疆,然而就算是有史书的明确记载,后世在画唐朝地图的时候,也没人敢这么画。

  这是真正意义上先辈强大到让后人不敢承认的写照,因为承认了的话,后人大概连颜面都没有了。

  而如今大宋已经有了远迈汉唐的底蕴,赵桓可以直视前人的功绩。

  对虞允文淡笑着说道:“日不落帝国,便是如骨利干一般,日落在西,而东方已曙。总有一片土地,在阳光照耀之下!”

  “而且这也只是大唐时曾经属于我诸夏的辉煌。朕希望,大宋的百姓,能踏过冰洋,看一看冰洋是否就是世界尽头。在冰洋的对岸,又究竟是怎样的风貌。”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