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8章 儒释道的没落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国家至少直接新增官田数千万顷。”

  数千万顷是唐代的数字,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当时号称地上佛国。

  在大宋清理不出数千万顷,但数千万亩应该是难度不大的。

  全部收归官田,掌控在大宋官府手中的田地相加,估计就要有近亿亩。

  有这么多官田,朝廷不论是赈灾、还是税收,都更有底气。

  甚至人口增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一次授田,缓解人口压力。

  “而且不仅仅在于农田。由寺院所掌控的那些青楼、店铺、工坊、当铺、仓库、药局、奴婢等等可以直接在三司造册登记,不论是收归国有,还是折价售予市民,其名录都收在了三司,方便将来收税。”

  如果由三司负责这次佛教改造,那佛门在城市及乡间的各种兼并所得、世俗财产显然就要全部征收了,或者成为官营机构,或者低价卖给学子同窗。

  佛门势力要局限回寺庙内,他们可以在寺内维持净土,但绝不能再进入世俗。

  怕说服不了赵桓,杨时继续说道:“而且有一点至关重要。佛教崇建寺塔,倾竭珍财,徒为引废。由三司整治,三司可将废寺的金、银、鍮石等像,销付度支。“

  “大量金银充进太仓,三司将可以按新增金银储量,增印帝钞。”

  最后,杨时郑重地说道:“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杨时已经说到这种程度了,赵桓便决定将对佛教地整顿工作交给杨时,以此来扶持一下正在蓬勃壮大地学生阶层。

  佛门的土地归朝廷,佛门的工商产业归他们,这也有利于工商业的繁盛。土地都在士大夫们手中,他们想要实现富裕,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得到的这份工商产业。

  所以有时候,有斗争倒也不是一件坏事。士大夫们的存在也有那么一点用处,他们锁死了学子们往土地兼并方向发展的可能。

  但这么多产业,那肯定不是平白无故就分给学生们。

  即便要把店铺从和尚手中归还给民间,那也是折价出售,当地的士绅、商人、百姓都可以出价购买。

  而这出售店铺所得,显然是归内藏而非归太仓。

  基本上只要是这种抄没类别的额外财政,都是归属皇帝内库。

  赵桓看向燕颖,吩咐道:“关于此次佛门产业的处置,财团派出一批人手,协助官员处理。”

  燕颖立即应下,说道:“我会派专人在官员清查寺院产业后,评估各个店铺价值,然后处置给地方。”

  赵桓点了点头,官员清查名目,财团的人负责竞拍,双方能互相监督,减少对方的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最后为了提升双方的积极性,赵桓吩咐道:“这次佛门处置的财富,将有半数从内库交割给太仓,以助国家修路铺桥,建设水利,投资教育。”

  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通力合作,最大程度挖掘佛门的财富。合则双赢,分则两输。任何一方试图隐匿财产,都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杨时立即起身,郑重地承诺道:“三司官员,必全力以赴,妥善完成此事。”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