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苏湖熟,天下足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在赵桓身边的赵金儿欢呼雀跃的从内侍那里取来包装好的食盒,亲手递给赵桓说道:“大哥是怎么想到这种主意的。这冰食晶莹剔透,又奶香醇厚,一看就令人食欲大振,大哥快尝尝。”

  赵桓看了看被切成一块一块装盘的冷饮,对赶来的梅执礼招了招手,说道:“左相也过来尝尝朕这发明。”

  内侍连忙以精致瓷碟将一块冷饮端到梅执礼面前,又在冷饮旁放置一柄纤细的木勺。

  对于天子发明美食,梅执礼没有任何想劝谏的念头。天子已经极度压缩了宫室规模,内廷开支到如今比之太上时期,每月已经减少近四十万两白银。

  若这时候,臣子还对天子指指点点,连天子在夏日吃几口凉食解解暑还要苛刻指责,那完全是在讪君卖直!

  所以梅执礼从容的尝了一口官家赏赐的美食,只感觉入口即化,满腹香醇,口齿间还有水果的清香。由衷的赞叹道:“此御食若非官家赏赐,臣恐怕今生无缘品尝。”

  闻言赵金儿欢快的抚掌,一脸欣喜。

  赵桓看向赵金儿说道:“听到了?这可是我大宋宰相亲口夸赞的御食。到时候你只要在绍天新区开个铺子,挂上皇家御食的牌匾,保准你日进斗金!”

  虽说这个技术在大宋不难效仿,很快就会扩散出去。但敢挂皇家御食的也就赵金儿这一家,就冲这块牌匾,就保证这份生意能一年四季红火。

  赵金儿欢喜的点头,说道:“这主意是大哥出的,便算是我与大哥一同开的店铺,收益与大哥七三分成。大哥占七成。”

  “哈哈,大哥给妹妹谋一点福利而已,不用算的那么清楚,五五分成即可。”

  赵桓倒不是差这点钱,而是自己占一份股份,这家店铺在运营中必然能减少许多麻烦,而且增加极大的客流。

  随后要谈政事,赵桓便让赵金儿先离去。转而带着梅执礼在庭院满树繁花下闲庭漫步,说道:”朕听闻一句谚语,叫苏湖熟,天下足。如今六月,是苏湖一带粮食丰收的季节吧?”

  梅执礼跟在赵桓身后,恭敬回道:“禀官家,的确如此。神武右军主力即停留在东南、两湖一带,务求东南粮仓平稳完成秋收。”

  “左相可有想过,既然苏湖熟,天下足。那富余的粮食都去了何处?前朝闹饥荒,多是因为粮食不足。但我朝截然不同于前朝,粮食既然已经富余,东京甚至可以美食花样频出,为何还会有灾年?”

  梅执礼作为当朝宰相,对这个问题显然十分清楚,说道:“东南物阜民丰,粮食产出理论上足以供应天下所需。但困难在于将粮食运到各处,其费用已经超出粮食本身。便比如将东南粮食运往西北,每一石都耗时不止十倍。这也是为何我朝屡次伐西夏,都受困于后勤供给。”

  “言之有理。大宋如今空有百分实力,却在陕西发挥不出一成。跟朕说说,西夏是何态度?”

  梅执礼神情郑重,说道:“西夏的使节是御史大夫谋宁克任,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人物,他是西夏最坚定的主战派。”

  最坚定的主战派?赵桓眉头一扬,这事有意思了。

  西夏想谈判,使节却是一位主战派。看来里面大有文章啊。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