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正式确定收税数额,四亿贯!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用钱堆也能轻松堆死一切强敌外患。

  “这个数字是否太多了一些?”赵桓慎重的问道。

  杨时眉毛一挑,坚定的说道:“怎么会?若真能如此征税,简直是中原百姓数千年以来修来的福分。自三代以降,没有比这更轻徭薄役的仁政了。”

  四亿贯?四千亿钱!还三代以降最轻徭薄役的仁政?

  赵桓盯着杨时,我感觉你在吹牛X,只是找不到证据。

  见赵桓脸上布满质疑的神情,杨时笑着说道:“那臣为陛下算一笔账。国家施行方田均税法,计亩征银。这四亿贯钱均分到十亿亩良田上,每亩良田只需要缴纳四百钱。”

  “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47年)年,明令诏告三司,以上等梗米每石为钱一千。而到了太上政和年间,由于战事不断,粮价涨至二千五到三千钱。”

  “意味着亩产两石,收入少则两千钱,多则六千钱。”

  “向者禁军薪酬之低堪称天下之最,以至于禁军大率贫窘,妻子赤露饥寒,甚至有禁军妻女不得不涂抹胭脂,倚门卖笑。可即便如此,禁军薪酬每月亦有一千两百钱。”

  “而东京普通百姓,一月收入往往在三贯以上。”

  赵桓神情一肃。合并赋税,计亩征银,这是大明一条鞭法的核心呀。

  如果杨时计算的没错,那他这套改革,真的对得起他的夸赞,是三代以降税赋最低的改革。

  杨时说道:“按圣朝土地十亿,人口一亿计算。每人才均分十亩地,全年要交四贯钱。四贯钱,百姓在东京劳作一月即能支付。若在乡下种田,按亩产两石最低标准,也只需要两亩地即可支付。”

  “税率不足什一!”杨时做了个对比,说道:“汉室厥名三十税一,实十税五也,所以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至魏晋,则什税六七。我朝宋又赋、役几十倍于汉唐。如今降到十税一,可谓仁政。”

  赵桓微微颔首,已经有了几分相信,继续问道:“跟前代对比倒的确是如此。比之此前我朝税收,百姓压力如何?”

  杨时严肃的说道:“汉代田税三十税一。我朝税重,田亩收一石,输官一斗。仅田税一项就高达十税一。”

  “臣再给官家举几项杂税。其中江南地区,生子不举,溺婴成风,这是因为江南丁赋极为苛刻。在浙江,丁钱至有三千五百者。”

  “再比如募役法所设免夫钱,百姓出钱免服徭役。以京东路为例,京东一路差夫一万六千人,为钱二十五万六千余贯。平均每名百姓仅交免夫钱就有十六贯之多。“

  “仅此两项就有近二十贯钱。除这两项外,我朝苛捐杂税还有曲钱、牛皮钱、盐钱、鞋钱、脚钱、公用钱等数十种。”

  赵桓脸色苍白的摆了摆手,只感觉心痛不已,知道封建百姓疾苦,只是没想到百姓被苛捐杂税压迫到如此地步。平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年终收获还交不起官府赋税,最终不得不卖儿鬻女,就是这么来的啊。

  杨时脸色凝重的说道:“若国家能合并赋税,计亩征银。那不仅为百姓省了丁赋,更减免了各种苛捐杂税。税赋从每人每年数十贯,骤降至数百钱。甚至贫民无家业者可以不缴纳任何赋税。”

  “臣断言,若官家能最终推行此仁政,必可超越尧舜等先王。三皇五帝以降,没有任何仁君能与陛下相提并论。我大宋将开辟新元,光明至德!”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