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 78 章_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要考算术?还是三道?”

  “完了,我争不了这名额了,五年前我考秀才的时候,只有两道算术题,我都连蒙带猜。后来更是把重心放在策论上……”

  “吴兄在策论上的造诣,我等十分佩服。这助教之位,我是只能随缘了。”

  黎锦见有人把那位自己觉得颇为眼熟的人称作‘吴兄’,他一下茅塞顿开,总算想起为什么自己觉得他好像似曾相识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这位吴兄与杏林堂吴大夫的面容简直就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

  去年八月吴大夫还让黎锦代替他在杏林堂坐诊,就是因为他的孩子要考举人了,他得跟着去照顾。

  现在看来,这位策论写得好的吴秀才,大概就是吴大夫的孩子了。

  大概是秀才们讨论的声音有点大,教谕清了嗓子,说:“安静。”

  大家很快安静下来,教谕接着说,“书院的‘经论’部、‘礼义’部等有了专属助教,此次为了响应陛下号召,新开了‘算学’部。所以,这次聘请助教也是为了算学部,自然主考算学。”

  底下果然没人再吱声了。

  今日知府大人前来,也正是为了算学部的事情。

  他作为一府之长,不仅要管府衙内的民风,更要管文风。

  上行下效,皇帝推崇应用算学,那他们就得把这个政策落实下去。

  宁兴书院远近闻名,其名气不仅仅局限于府城,甚至已经延伸到整个省。

  里面的秀才有一半都不是本府城的,而是邻近的其他府城。

  毕竟秀才考举人这一步,称为乡试,又因为其在八月举行,也称为秋闱。这不局限于本府城的考生,而是扩大到了整个省。

  同时,国家也会在每个省文风较盛的地方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

  有的省会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则不建设贡院,那些省的秀才们需要到最近省份的贡院赶考。与那个省的考生争夺举人名额。

  所以说,想要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至少得跟本省的所有秀才竞争。

  宁兴书院所有的教谕都是举人出身,盛名在外,这也是此书院有来自各个州府秀才的原因。

  等到秀才们都鱼贯而出,黎锦还站在原地。

  教谕看到他,问道:“你对此还有什么疑问?”

  黎锦对教谕行了学生礼,朗声道:“敢问师傅,算学部主要研究难题,还是把现有知识和农桑、造船等结合起来?”

  如果只是致力于研究数学难题,比如用函数证明前人的各种猜想,黎锦觉得这就不适合自己。

  他的数学思维还没进展到那种地步,之所以现在可以在科举考试中展露头角,绝大部分原因是考试内容较为基础。

  黎锦想,如果按照上辈子的等级来划分,他在数学方面最多也就是本科生水平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