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八章 为什么强大_大唐不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说下去:“西汉初年,人口一千三百余万,东汉初年,人口两千一百多万。

  隋初继承北周,有六百九十万户,人口三千余万。

  等我大唐接受隋的烂摊子,你猜有多少家当?”

  “我……不知。”

  “大隋留给我们两百余万户。”

  “差这么多!”

  苏大为吃了一惊,第一次知道这个情况。

  从隋初六百九十万户,到唐初两百余万户,这其中约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是啊,所以大唐开国就这么点家当,一千余万人,还比不上汉初的时候。”

  李勣拈须轻叹,他的脸上,露出半是感概,半是惆怅的古怪表情。

  “从长安出发,去往西域安西都护,幅员万里。

  向东,至大海之极,向西,至雪山草原,人力尽头。

  向北,莽莽雪原。

  向南,海洋诸岛,人迹罕至。

  从长安下一道命令,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到达帝国最远的边界。

  你说,我们以这么点人口,打下如今这么大的疆土,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武德充沛。”

  苏大为下意识道:“难道不是我军战力强,国力强,再加上府兵制的组织能力,令四夷臣服?”

  “你这说的都只是皮毛。”

  李勣摇头道:“大唐开国的府兵制,是继承大隋朝的。

  制度,只能保证一个组织的下限,却不能保证必然强大。”

  被李勣的话引着,苏大为早已忘了最初的问题,倒是对他提出的话感兴趣起来。

  “不是制度是什么?”

  “不是说否定府兵制,只是说,完备的制度是一个下限,只要制度不乱,始终能保持一个最低的水准,但是决定上限的,其实是人。”

  “人?”

  “当然。”

  李勣抚须道:“百代都行秦法,为何秦却二世而亡,继承秦法的大汉,却能享国三百年?”

  苏大为一时沉吟:“是因为人的不同吗?”

  “人这东西,你说不同,他也相同。”李勣抚须道:“但你说相同,每个人的才气又不同。”

  “英国公,能不能说人话。”

  “咳咳,就是开国君主的能力,决定了上限。”

  “愿闻其详。”

  “这不是明摆着吗,再好的制度,也要看运用他的人,我们之所以强,是因为当年太宗实在太强了。”

  “英国公,太宗都……”

  人都不在了,你在我面前拍李世民的马屁是几个意思?

  “我说的乃是事实。”

  李勣正色道:“同样的开国,大唐人口户数不如前朝,为何统一全国只用七年,而疆土之大,古未有之?若非太宗个人能力强大,如何能用更少的人口,实现这一目标?”

  “我有点懵,英国公,你最开始说的是什么?”

  “就是那个问题,我们为何不得不打高句丽。”

  “为何?”

  “因为我们以最少的人口,打下了最大的疆土,大部份地区,我们唐军的人口远远不足,无法实现绝对的人数优势,只能以极少兵力驻扎。”

  李勣掰着手指算道:“安西都护府,战兵数千人,安西四镇,只有巡哨和调停预警之责,几乎没有驻扎战兵。

  百济做为刚征服的土地,这里只有兵卒一万人。

  还不算别的地方,许多地方,甚至只插了我大唐一杆旗,只派了几个人看守。

  这就是我大唐的窘境。”

  喝了口茶,他继续道:“我大唐靠什么来威服四夷的?靠的是人口多吗?不是。靠的是国力强吗?再强的国力,也镇不住这么多地方,这么多花钱的窟窿。

  靠的是唐军战无不胜吗?

  是,也不是。”

  李勣很少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咳嗽了几声,调匀了呼吸,才在苏大为的关切注目下道:“我们靠的是从太宗时期,打下的‘神话’。

  能以最少的人,打最大的胜仗。

  纵偶有小挫,也转瞬会夺得最终的胜利。

  这是太宗给我们打下的不败神话。

  这也是我大唐最大的威慑所在。”

  苏大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跟品牌建立一样。

  大唐从立国起,灭国无数。

  每战常以少胜多,而且灭国效率极高。

  过去的霸主,一个个的倒下。

  大唐,是用血火铸就出了不败的神话。

  这是四夷恐惧并且畏服的根本。

  “这样的神话,想要持续下去,我们是不能失败的。”

  李勣的话,把苏大为拉回到现实。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