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临江文会_元初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鞑虏,蛮夷尔,逞一时勇力,背盟弃义,而我朝于猝不及防之下,终致大败,失却先机……然,先贤警世之言在耳,九鼎,非大义者不能取之,想我大宋天朝泽被四海,仁义王师无所不在,区区一时蒙辱,何以忧哉?大义在握,自是民心所向,而蒙元残虐不仁,只识蛮横手段,又何以长久?

  今有陈相运筹帷幄阻敌于前,文帅整军蓄力于后,而本州亦有视民如子的廉泉父母,不但能广开言路、从善若流,更是一心为国纳士招贤、拔犀擢象……呵呵,再说官家虽年幼遭劫,却得天佑,晟睿伟诚,日后必为一代圣主。既然君圣臣贤,庙堂清明,又何患宇内不靖哉?”

  郑公子慷慨激昂一番之后,顿了顿,又淡淡地说道:“古来异族多处荒远僻陋之地,不通教化,不事生产,故无以为生,常食不果腹,一遇天灾,则唯依劫掠求存;而我朝沃土无数,钱谷满仓,虽然德望遍布四海,直令万邦臣服,然,终不免引得饥狼窥伺,行那以怨报德之举,却也令人徒呼奈何也……

  观如今鞑虏兵锋止步江南已有数月,逡巡不前,想必是畏惧于我朝的仁义王师,已经心萌退意了吧!依吾之浅见,此刻当挟雷霆之威逼压,且辅以王道教化矣!我朝富庶,于那陈兵御敌之际施些米粮,以裹饥狼之空腹,赠其存活之本。使之既畏我天朝国威,亦感我天朝德义,刚柔并济之下,想必那鞑虏蛮夷定能知愧而自退也……

  哎,吾大宋本是泱泱天朝上国,仁布四海,当有容乃大,矜贫救厄;又何必自掉身价,妄动刀兵,以暴制暴,与这些化外饥民去斤斤计较呢。

  呵呵,郑某尺泽之鲵,才薄智浅,一番拙见,言尽于此,却不知诸位俊贤以为然否?”

  …………….

  卓飞耐心地听完了这个纨绔公子对时策的见解之后,真是恨不得立刻便冲上台去揪住他痛扁上一顿。好么,这个姓郑的家伙,前面几句话倒说的还算是似模似样,可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又开始大拍当朝重臣和知州大人的马屁,真是肉麻之极!而这些倒也罢了,毕竟人家讨好巴结当权者那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在着想嘛。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提出一条居然是想要赔款求和的时策来!!

  说什么“挟雷霆之威…王道教化…知愧而自退……”这些简直就是在扯淡嘛!是十足十的亡国谬论,要是蒙元鞑虏能让你用些许钱粮便打发走人的话,那还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啊!

  卓飞气愤难耐,本欲登台反唇相讥,但是转念间又想到自己今天是来低调做人的,万万不可张扬,以免招来场中酸儒们的围攻,到时一个不小心再被人家搞到自己黔驴技穷,身败名裂,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嘛!

  想到厉害处,卓飞暗自警醒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