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巡视新宅_元初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的宿老名儒们却无一应和,要么托病,要么外出,总之都是闭门谢客,最后竟连人都不愿意见了。算来算去,如今稍有名望的前辈文人里面,唯有苟、何二老倒是有站出来挑大梁率众一起前去使司衙门请命的意愿,可惜众士子文人对他俩的善意却没几个愿意领情的……

  开玩笑,这俩货自从被卓公子在临江文会套实了一个资敌以求苟活的大帽子在身上之后,在本城内,那早已是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今就连他家的下人出门买菜之时那也要躲躲闪闪的,再无了以往的嚣张模样儿。而且据说天天还有不少莫名其妙的人自发地向这二位的家里面丢些砖头石子等等杂物,个头之巨,数量之多,怕是都足够建起一间房舍来了,直砸的这二位家中上下老少是不得片刻安宁,哪里还敢出门,也就只剩下躲在家里苟合着玩了!

  要说这俩货开始时倒是也去报官了,可孙通判愣是用一句‘民意不可违也’的理由便将他俩给堵了回来,甚至还反过头来劝这两个老东西日后要多多积善,分清大义是非,否则恐怕下次百姓们就不是丢石头,而是直接丢刀了啊!

  没办法,昔日的文坛宿老,德高望重的两位名儒,如今却已变成百姓憎恨,文人鄙视的斯文败类,整个儿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且衙门既然不肯帮着出头,那他们就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苟、何二老,临老糊涂,说了不该说的亡国谬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新生大贤,活活地被打上了祸国殃民的(歼)佞烙印,恐怕几世都难以翻身了啊!

  而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让他俩带队去使司衙门请命?若真如此的话,啧啧,那恐怕大家还没走到衙门口,就要一起被满城百姓的口水给淹死了吧!

  总之,是没人敢跟着苟、何二老去衙门请命的,但诸位前辈文人的古怪态度,虽说也让很多头脑灵活点的家伙们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儿,但却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最后还是岭南文会的主事儿曲正说了一句‘清议司成立在即,新政势在必行。’话之后,这才令众士子文人们恍然大悟,纷纷惊呼道:不错啊,清议司成立在即,前辈宿老们又有那个不想进入其中议政的呢?让他们现在跳出来和使司衙门唱反调,把马大侯爷和卓公子搞得下不来台,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嗯,说来不就是多给丘八们多发些钱粮,多封些有名无实的散官么,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如今莫说是区区的武散官,那就是文散官也早就不怎么值钱的了。唉,爱咋咋地吧,咱们又何苦屁大点的事儿就瞎起哄,无端端地断了自己的前程呢!

  文人是个统称,不过却也是分等级的,比如说:有功名的、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