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章 西川形势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人正是罗隐,他本在长安备考,上月初被征召为绵州司马。

  自从出山入幕后,罗隐漫游吴越,去年又毅然辞职前来长安再战科举,一路巡游江淮荆襄,去年冬行卷柳璨得到赏识后,罗隐颓然尽去,整个人变得意气风发。

  从前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时不时也写些诗词暗讽皇帝和宰相,但定初元年这几个月来的诗词却有了不同,由于对柳璨极为感恩,他也不再暗讽朝政。

  尽管罗隐的前半生遭遇了极大不幸,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

  朝廷讨伐李茂贞的时候,在长安备考的罗隐密切关注战况。

  李茂贞被杀后,罗隐为恩人柳璨进献了《定初元年试岐陇五策》,从柳璨口中得知韩建不愿交出潼关后,他又为柳璨进献了《为吏部尚书柳相公进朝廷复潼关论》。

  柳璨推举罗隐时把这两篇策论递上审阅,李晔阅罢大喜。

  当柳璨与他见面,暗示准备推他为使官时,罗隐心领神会,秉烛挥笔写就《为今上进灭外宅残冠形势图状》和《答柳相公靖国除贼八问》,柳璨阅毕后随即转呈李晔。

  前者为讨灭两川贼子献策,后者系统论述了应该如何减轻朝廷治下百姓的负担。

  李晔看完大喜,於是罗隐也就顺水推舟的被柳璨任命为绵州司马了。

  离京赴任那天,罗隐目睹各镇兵马奉诏入京集结待命,还看到南北二司数万禁军大张旗鼓操练,罗隐心情愉快,写下《观关内将士过赴京师待命》,抒发爱国热情。

  告别柳璨后,罗隐抱着报君黄金台上意的心情,长途跋涉前往西川。

  罗隐过境兴元时,在杨守亮幕府任掌书记的李巨川十分高兴。

  李巨川是乾符年进士,这些年一直在关中,也知道有十不上第这号人物,在王重荣幕府任职的时候,李巨川还想过修书请罗隐来河中任职,但因为王重荣不喜就黄了。

  李巨川在河中任职的时候,正是罗隐的长安五年,等到王重荣败亡,李巨川作为王重荣参佐被朝廷问罪发配到兴元府杨守亮属下时,罗隐已经离开了长安。

  所以二人虽有书信往来,但并没有见过面。

  如今听闻罗隐重回长安,而且被朝廷征召为绵州司马,现在还从自己为僚的地方路过去绵州上任,李巨川的心情复杂至极,直对宾客道:“备马,我要去客栈接人!”

  去征得张威同意的时候,张威因为之前的事对柳璨有加,欣然同意了,命判官周云汀代为出面与李巨川一起接待罗隐,於是李巨川会同山南判官周云汀设宴招待罗隐。

  后世有网友奔现,今世亦有信友奔现。

  来到风雨客栈,望着面前的陌生男子,李巨川疑道:“可是昭谏?”

  罗隐听到对方称自己字,再想到这里是兴元,心里也反应过来,试探道:“下己?”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