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56章 怪异竹简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字和‘余’字之间,以及‘余字’到逐渐末端,则都是三寸左右的间距。

  在张苍看来,这根竹条就是在上端写有‘日’‘事’二字,下端,则是近乎上下对称的写有‘取’‘余’二字;中间将近三分之二的部分,则全是空白。

  满带着疑惑,将目光撒向第二根竹条,张苍面上疑惑更甚——活这七十多年,张苍从未见过如此‘晦涩难懂’的文字。

  ——春二月丁酉尚食采鸡子百五十四百五十九千五百五十

  ——春二月辛丑尚食采鱼五十条千五百八千五十

  ——春二月丙午···

  须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书籍,并没有标点符号一说,语句之间也不会有间隙;一篇五百字的策论,放在后世,就是一句五百字的话!

  这也是为什么此时,读书人群体数量很难提高的原因——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即便某人手上有一本失传的绝世经典,只要没有名师教导,就几乎无法看懂这本书——断句,才是此人读书所遇到的第一个障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书上写有: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这句话究竟该如何断句?

  这个六十岁的老儿,究竟要把家产留给谁?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如此断句,老儿的儿子就不是亲生的,他想把家产留给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当中的外人,就包含了这个非亲生的‘儿子’。

  那要是换一种断句法呢?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如此一来,句意就截然不同了:别人说儿子的是非,但终归是老儿亲生的,家产都留给儿子,女婿以及外人不得争抢。

  两种断句,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断句之法。

  那倘若这句话,是记录在某本典籍里的案例,读者应当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呢?

  答案就是:见仁见智!

  就算是饱读诗书的学阀巨擘,那也是一家一个断句法;针对同一本经典,那更是各执一词,从而导致同一学说衍生出无数教派。

  后世有这么一个笑谈:某中学生略有文采,其文章刊登于地方报纸,后被某试卷引用于阅读理解。

  某一次测验当中,这套试卷恰好被该中学生所在的学校所用,并发到了该中学生手上。

  最终,作为这位文章的作者,该中学生却在满分三十五分的阅读理解之中,只得到十三分。

  当这位中学生疑惑地找到老师,提出质疑时,老师回答道:你作答不正确,作者写这一篇文章,是想要表达xxxx的中心思想。

  该中学生据理力争:老师,作者真的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然后老师脸色一沉:你在教我做事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