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05章 边墙之患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边墙之首患者,乃军粮之缺!”

  斩钉截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柴武便目光灼灼的看着刘弘,等待着刘弘地答复。

  ——凌晨时分,柴武派人拿下杜氏满门之后,在杜氏分散于关中的二十多处‘庄园’中,搜集出将近六十万石粟米!

  作为手握兵权的重将,柴武自是不敢动私藏这批粮食的主意;不过,旁敲侧击的争取一些军粮,还是有可能的。

  刘弘闻言,却是陷入沉思之中。

  汉初边防部队军粮紧缺的问题,严重到在史书上都有所记载:文帝十一年,太子舍人晁错呈上《论贵粟疏》,其中便提出了‘纳粟授爵’之法。

  ——百姓向边塞输送一定数量的粮食,便可以换得相应的爵位,或者赎罪。

  而这个想法的提出,源自于文帝刘恒的一个愁苦:边防部队明明具备不低的战斗力,却总是因为军粮的问题,而丧失将匈奴入侵者包围歼灭的战机。

  光从这便能看出,汉初边军军粮紧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身为后世人的刘弘也很清楚:充足的军粮,不仅仅是军卒战斗力的保障,也是军队保持忠心的前提;肚子都吃不饱的兵士,即便可以为爱发电,热爱祖国,也不会有力气在战场上杀敌。

  而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边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问题的。

  沉吟片刻,刘弘便疑虑道:“若朕拨钱若干,许边墙之将官购粟,以充军粮···”

  话还没说完,刘弘便自顾自摇了摇头——对军队而言,刘弘要时刻保证‘恩出于上’,即:军卒必须无时不刻的体会到,自己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刘弘给予的。

  如果拨款,允许边防将领自己去买粮,就有可能导致底层士卒会产生一种错觉:军粮都是将军去买的,是将军给的。

  在这个没有电报,信息网络仅靠八百里加急维持的年代,刘弘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这样说来,晁错的提议,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了···

  “军粮之事,待朕思虑再言;除此之外,可另有隐患?”

  既然短期内无法解决,那就只能将军粮的事先放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边墙的稳定。

  闻言,柴武心中暗道一声可惜,心下也大致明白了刘弘的关注点。

  “陛下,今边墙戎卒几近二十万,然边墙甚广;胡虏每攻之,必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边军过于分散,无从合兵一处。”

  “贸然合兵,则有顾此失彼之虞。”

  说着,柴武面色也是郑重起来:“太祖高皇帝设飞狐都尉者,亦念及此,方令臣为边墙之犄角,胡从何来,臣便支援何处。”

  听着柴武解析边防局势,刘弘的眉头渐渐凝结在一起。

  情况,比刘弘想象中还要严峻。

  二十余万边防大军,零零散散分布在长达近万千里的长城一线,即便按每十里一处据点来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