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章 定策(一)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九边也暂且恢复,诸位爱卿说说看,对于来年朝廷用度上有什么建议?”

  崇祯踱回自己的御座坐下,接过茶杯喝了口。

  “皇上,北方久经战乱、大旱,百姓疲敝,如今一场冬雪明年定是个好兆头,依臣之见朝廷应尽快备良种,以供北方百姓耕种!”

  中极殿大学士孟兆祥出言。

  “嗯,此事户部记下。”崇祯随即出言。

  其余几位阁老也皆提出各自的意见,到了刘鸿渐,几个老头都想看看皇上眼中的治世能臣能出些什么好主意。

  “皇上,可听说过土豆和番薯这两种农作物?”

  刘鸿渐皱了皱眉头,决定从最根本的吃饭问题上开头。

  刘鸿渐虽知道土豆引种自大明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末,但刘鸿渐在北方也呆了半年多,还从未见过哪户人家吃过土豆,更别提传入更晚的番薯了。

  事实上,土豆和番薯此时虽都以传入大明,但却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原因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

  明人乡土观念很重,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别的地方生活,且大明有律令,百姓不可随意走动,此是导致传播慢的一大原因。

  另外北方人习惯吃面,南方人习惯吃米,明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也导致了生火的封闭,不容易接受新东西。

  第三,不知如何种,不知如何吃,以上三点导致明末徒有神器而不自知。

  此两种作物真正的被当做主食大面积种植,一直是到了清康熙末年,被后世吹捧的上了天的康乾盛世,熟不知最大的功劳乃是土豆和红薯而已。

  之前刘鸿渐一直忙于救火,现在终于闲了下来,才突然想起已经半年多没吃过醋溜土豆丝了。

  “番薯倒没听说过,不过这个土豆朕倒是吃过,不甚好吃!”崇祯有些纳闷刘鸿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如实说道。

  “敢问皇上当时是如何吃的?”

  “煮的。”

  “暴殄天物啊皇上,煮土豆跟煮萝卜有何相干?这土豆乃是神器,可煎、炒、烹、炸、酷溜……

  哦,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现在何处有土豆!”

  刘鸿渐一时兴起差点把土豆牛肉给说出来,要知道这年头牛肉可是违禁品。

  崇祯见刘鸿渐面色郑重不像是开玩笑,便着侍候的太监取询问,得知嘉疏署并未种植此作物。

  “侯爷竟如此看重此作物吗?本官家乡便有这种作物,只不过皆是邻里随意种些改善吃食的,候爷若需要,本官回去便写信让老家带些过来。”

  东阁大学士施邦昭乃是土生土长的胡建人,番薯虽没见过,但这土豆确实是有的,不过没有人家傻了吧唧的大面积种植罢了。

  “不是本候需要,是大明需要,这关乎大明的命脉!

  皇上当立即下旨,着户部去南方收购土豆和番薯,可以一两银子一斤作价,越多越好!”

  刘鸿渐面露激动的道,别说一两一斤,就是二两,三两一斤,只要能给北方弄到足够的土豆和番薯作种,大事可期矣。

  “爱卿莫要冲动,我大明的国运岂是两种农作物决定的,莫要开玩笑了!”

  崇祯以为刘鸿渐在开玩笑,这厮经常说话不着边际,一两银子在南方差不多可以买一石米了,一斤土豆才有多少?

  所谓入局者迷便是如此,往往把百姓把疆土看的极其重要的君主们从来没有想过,对于一个农业帝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粮食。

  “皇上,你可知这土豆的产量?”刘鸿渐看着崇祯一字一顿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