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

  按动响铃,秘书走进来,看着杨元钊有些恭敬的说道:“会长,你找我!”

  “我需要江南造船厂的信息?”杨元钊平静的说道。

  秘书行礼的出去,很快,一叠厚厚的资料摆在了杨元钊的案头,翻开这些被翻拍出来,资料还有些发黄的东西,杨元钊静静的看下去,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qì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qì。

  1867年,江南机qì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建立了翻译馆。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这些成绩,远超过同时期的日本,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qì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qì工厂。

  1905年3月,在荒废了近30年的船坞“穷极当变之时”,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qì制造总局划分出来,称为“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江南船坞“仿照商坞办法,扫除官场旧习”,采取商务化经营,生产业务大有起色,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间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达到21000吨,所造舰船“船式美观,工程坚实”。

  实力很强么的,按理说,这么一个大工厂,应该被北洋收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面,这本就是属于北洋体系之中的产业,可是现在,从1911年开始,到1912年,船厂基本上停工整训了,似乎在重组。

  江南造船厂的重组,并不是在北洋的框架之下执行的,看起来一qiē正常,都是商股收购,可是在调查局无孔不入的调查之下,几乎是个筛子,看了股东的组成就知道了,这么一个造船厂,居然集中了北洋和**党的重要人物,甚至包括了大量的富商,总募股的金额高达1200万两,在目前的中国,除了西北之外地区,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庞大的投入。

  中年人,或许就是富商之中的一个,或许,干脆就是属于北洋势力的商股的代理人,其他人,没有这么容易的在天津直接找上西北。这应该是北洋和**党的一次联合,在至今还拥有租界的上海,是一个很奇葩的东西,现在又向西北要求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