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三章 潜移默化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效果不高,毕竟真正的有留学,或者是实际能力的,也只有那么几个,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专业技能方面,提升的并不明显。

  包头从新军建设起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不遗余力的招募各种的军事人才,从云南讲武学堂,天津讲武学堂和奉天讲武学堂之中,招募了大量的低级军官,当然了,这些远远不够,还有就是大量的归国留学生和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

  前者,受过专门的训练,可以迅速的走上岗位,带兵也好,管理也好,都可以做到不错的程dù,后者更加的具有可塑性,因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的吸收很多的军事理念,成长性更好。

  大量人才的汇聚,不但让包头的部队不停的扩大,当然了,也带来了各种的主义之争,毕竟,在这个晚清的时代,各种的主义,都在中国传播,一些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在考虑,到底什么才能够救中国,革命党,同盟会,甚至是一些领导阶级的资深,比如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也在考虑,混乱造就了整个中国混乱的思想,甚至到几十年后,都没有统一过来。

  包头这么的兼容并包,着实吸引了不少的人过来,甚至同盟会的各个组织,都不同程dù的派出了人员,渗透新军,本就是他们在做的事情,1911年的革命,其中首义和冲在前线的,都是渗透在新军之中的革命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基石。

  不过,这个在历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一手推动了整个中国各种变化的举措,在包头,却没有奏效,并不是杨元钊注意到,专门的去防止,也不是冯玉祥用什么高压政策,冯玉祥本身就是同盟会的成员,让他转变的,不是什么人的话,或者是什么主义,让他转变的是事实,正因为这一点,对于部队之中的各种主义之争,他从来都没有去干扰,只是让他们对比和学习,从包头的变化之中,找清楚原因,这种自己去对比,用实例来说明的,简直是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这两年来,有不认可包头离开的,这些人只是极少数,他们离开,也并没有把包头的实力和情况给曝出去,剩下的,大部分都留下来了,成为了新军的中坚了,各种的主义,渐渐的在新军之中,失去了土壤,与其空谈,不如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努力来做。

  投身工业,制造世界上最强的产品,是报效国家;投身农业,用辛勤的劳动和科学的种植,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吃饱饭,这同样是报效国家;而身为军人,努力的练好军事技能,提升军队的实力,保护好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净土,这同样是报效国家。

  此时的新军军营之中,又一次低级军官考察团,300多名来到包头不超过2个月的军官,在同乡,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