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一章 便携无线电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播里面传来清晰的播报声音,当然了,还有广播之中所带有的特定的电流的声音,这是目前无线电广播所无法避免的,长波电台,本就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甚至是天气的影响,不过却让整个包头的市民们,听得是津津有味的。

  李强等人听着广播,专注的程dù,甚至超过了在技工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的讲述都要认真的多,播音员用稍稍平稳的语气,播送着新闻,前一部分的十几条新闻,都是包头本地的事情,包括了一些的市政建设和对于包头市民的福利,市政建设,会让城市变得更加的优美,出行也相对比较的方便,至于市民的福利,基本上是跟市民们密切相关的。

  这其中,为了这个广播电台的播放,包头政府特别的通guò了一项决议,对于城市之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还有年龄在7岁以下的孩童,进行一定程dù的补助,数额在5元左右,虽然不多,却是实打实的补助,对于这些城市低收入人群,或者弱势人群非常的有帮助。

  民心,就在这么一点一滴的事情之中,逐步的凝聚,广播无疑是让人们有了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些在这个福利之中收益的,直接说出对包头溢美的词汇,毕竟多少年了,普通的屁民,都是被压迫的对象,任何的福利,都不会?落到他们的身上,而一旦发生了动荡,狂征暴敛的对象正是他们。

  其他人,没有收益的。也是感同身受,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到他们老的时候。一样可以享受到这一qiē,前提是包头存zài,广播和各种宣传,就这样的,把新生的包头,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是始作俑者杨元钊所没有想到的。

  新闻还在继续,前面的大概占据了15分钟的时间,后面。则是国内外发生的各大事情,包括清廷,甚至国外发生的事情,跟其他的报馆不一样,包头拥有庞大的海外关系,德美公司,在众多的国家设有办事处,有些时候,直接用外国的一些重要的报纸。通guò电报传输到了包头,然后摘选其中的一些东西,就通guò广播报了出来。

  “真是厉害,家中知道天下事!”一个穿着褂子的老人。摇头晃脑的说道,他应该是个文人,看年纪。应该是家人在包头工作,这才把他给接来了。在小区之中,这样的人真的不少。毕竟,目前的包头,最赚钱的,应该就是那些懂得西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做工人可以做到五级以上的高级工,即便是做研究,收入也相当的不菲。

  有了丰厚的收入,包头的生活条件和各项福利不错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包头定居,这个时代的国民,真正故土难离的只是少数,几百年的压迫之下,普通的民众们过的太苦了,而相对之下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