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课题化科研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20世纪50年之前,整个世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天才的,一个爱因斯坦的,一个牛顿,建立了物理学的新旧体系,更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甚至横跨了诸多领域,如同穿越者一般,后世诸如潜水艇,直升飞机等许多武器,都被他画出来了,甚至不但达芬奇是一个画家,他还兼顾了很多的职业,在相当多的领域之中,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笔、趣、阁www。biquge。info

  那是13世纪,科技没有奠基,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要学很久的东西,对于一些天才而言,那不算什么,只是一个简单可以完成的学业,甚至兴趣到的时候,随便可以转到其他的方面。

  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深度,达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个新的东西的,改变整个世界,反倒是在学文科研究上面,再也没有通才了,因为伴随着科技研究的深入,科技各个学科的细化到了极致,以往大幅度跨科目,跨学科的研究,几乎没有办法继续下去,通才也就意味着庸才,在拥有足够基础的时候,顶尖的科学家往往会深入前沿,在最细微的地方,逐步把科技向前推进,在这个时刻,哪怕是每一个末节,都可以推定运用科技的大量成果,从这个意义上面,科技的发展向着更加全面发展。

  这一点,目前世界的主流还没有认可,大部分还是凭借着一个顶级科学家,甚至某种程度上,对于顶级科学家,也只是随着他兴趣来,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拨款什么的,还没有一个硬性的任务和要求,也就是到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为了争夺核武器的先导权,美国首先开启了曼哈顿工程,这才推动了大型项目的制度,以此作为了定例,成就了二战之后科技的井喷。

  由几个天才的大师级科学家为引导,集合全国的力量,共同研究一个课题,甚至二战之后,中国收获的原子弹也是如此,没有那些天才的科学家,仅仅依靠全体国民的力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元钊正是明白这一点,这才从一开始,就正规化了中国的科研体系,有目的和大量资金推动的科研,或许会产生大量的浪费,毕竟有别人入手,从广度而不是精度上面研究科学,必然会产生很多错误的,这些错误在后世的理念之中,是必须要走过的,就如同迷宫一样,天才是用敏锐的感觉,从众多的道路之中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对于庸才来说,把所有的道路都给走完了,确认剩下的那一条,一定是正确的道路。

  这样的浪费,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承受,而且对于研究的难度上面,也降低了不少,本身必须要特拉斯这样的顶尖科学巨匠才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