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八七章 中亚的风(六)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小队看到飞艇匆匆赶来的游击队骑兵从西侧冲了过来。无论是猎人还是山地旅突击队,都是全军中拔尖的精锐之士,虽然才落地还有些恍惚,但还是很快散开形成对付冲击的半球形防御圈。迫击炮炮弹稀少大家不舍得用,所以轻机枪率先反应过来,即使如此也不是只装备了莫辛甘纳步枪的穷党游击队能对付的,短短几次点射骑兵就纷纷落马。见到这些从天而降的“敌人”火力强大。游击队只能丢下战马和尸体向回撤退。

  得到马匹后大家的负担一下轻了很多,欧阳楠立刻收队带头向阿拉木图方向进发。

  伊犁河河畔,战马嘶鸣不绝。承担进攻阿拉木图任务的国防军骑兵们如同旋风般卷过草原。追着飞艇的脚步向南挺进。

  28岁的白安民一边骑马,一边问张志丹阿拉木图的情况。他也算国防军中最早的骑兵军官了,小仓山时随安国梁一起冲击过北洋,统一之战中又以连长身份和梅生他们一起在黄河口和日本人大干一场,还因率先冲入东营荣获一等功。随着国防军扩编,尤其是中日大战后强调机动加强骑兵力量,扎实的骑兵功底和国防大学深造两年的经历,让他比很多步兵老军官更幸运,成为122混成师第68骑兵旅旅长。

  混成师是国防军特有的一种编制,主要是为增强机动性。更好控制西北这种辽阔地区而组建的。之前由于骑兵和战马短缺,所以每个师下设一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但随着东北、蒙古和西北等地纷纷统一已经不缺乏骑兵储备。去年从俄国撤回来时又大干一票,仅乌拉尔哥萨克骑兵师交出的上好顿河战马就有2万余匹,全部马匹更是超过35万,其中三成都是叫好的顿河马。有了足够战马。混成师在新一轮改编中被改为两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编制,加上配属的山炮团等部队,每个师都接近3万人。

  除了编制大外,122师回国后全部换上了更好的顿河马和伊犁马,全师拥有马匹万匹,难怪有人说混成师已经快没有步兵编制了。68旅更是清一色顿河马,装备上也是武装到牙齿,一个山炮营36门70mm骑兵野战炮,一个毫米毒牙重机枪连,还有大量轻便迫击炮,更有从俄国缴获改为使用国防军制式弹药的m1910马克西姆重机枪。与制式汉二型移动重机枪比这种重机枪因为安装了拖带轮子,所以更适合骑兵携带。

  其实按照欧洲标准,无论是骑兵师还是步兵师,都不宜超过万人,否则就会出现编制庞大指挥困难的问题。但一来欧战结束部队缩编,继续保持太多编制比较费钱,即便是骨架师,因为师结构的存在也比旅团编制更耗钱。二来国防军没有军这个编制,师基本已经取代了欧洲的军,旅团成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