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6章 定盟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就不单单能实现包围南海、辐射印度洋的战略,还能缩短与查戈斯群岛的距离,战时也可以很轻松的切断西澳至印度、至非洲的海上航道。至于西南太平洋、琉球和日本外海殖民地等问题,与英国关系不大。底线只要保住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就可以了,反正倒霉的不是英国。

  丘吉尔夹着雪茄,微微眯起眼睛,他不仅在权衡杨秋的条件。还注意到那句“中欧不会接壤”的暗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他相信里面蕴含深意,而且还可能是一个送给自己的超级大礼包。因为谁都知道。如果中国不吞并整个西伯利亚,那么战后中欧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地缘矛盾。这是一招好棋!可以让中国从漫长的陆地边界矛盾上拔出来,加强海上利益。而对欧洲来说,也可以避免与中国长期进行边界对峙。他明白,战后美国是肯定要插手欧洲的,但如果没有苏联的意识形态,中欧又不接壤,美国就没有长期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理由,欧洲就有重新自主独立的复兴机会,而英国也有机会一点点重新整合欧洲。毕竟谁也不愿意当美国的木偶,就算他和罗斯福私人关系很好,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如果能整合欧洲,即使稳住几个国家,再留住印度和南非等主要殖民地,英国未必不能快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慢慢排挤掉美国的影响力。当然,这件事触及英美核心利益之争,太敏感也太早,而且需要好好思量怎么行动。毕竟欧洲还有讨厌的法国搅屎棍,和不怎么听话的俄国大棒槌。

  “把谈好的清单给我看看。”丘吉尔在权衡利弊时,报出价码的杨秋已经暂时把心思转到商业贸易上。

  开普敦会议不仅仅是盟军最高领导人的会议,还是一次全方位的会谈。既有军事政治,也有商业合作的。根据事先安排的十天行程,这里平均每天都要进行五到六次双边或多边会谈。所以无论是提议召开的罗斯福、还是打着小算盘的杨秋和丘吉尔,都带来了庞大的军政商业代表团,希望协调三国的资源和工业互补,明确战争责任,签署采购合同。这些繁琐事情,主要由慕容翰、楚南和外长施肇基三人负责,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经过三十年发展,杨秋已经不想在当简单的原材料出口国,因为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较强的高附加值出口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唯一的锦纶和涤纶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250万锦纶和55万吨涤纶,拥有世界最大的聚苯乙烯、合成氨化肥、电子设备等的产量。是世界第一大轻工生产国,第二大装备制造国,第二石油生产国,第二电子元器件制造国,第二大航空生产国,第三造船国,第四大石油化工国等等。并且利用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