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公作美_三国之凤舞九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放在了张昭那里。

  经过一月的磨合,叶欢彻底放下了主政之责,尽数交给主事打理。空出来的时间他可不会闲着,著书立说,操练士卒,改进农具军械,兴修水利等等不一而足。

  三个月之后,左慈与秦思离开雁门,往幽州高丽等地游历去了。临走前秦思为叶欢培养出六名星官,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作用将会更为明显。

  唯一让大公子遗憾的是,秦思对他的好感度虽然到了满值,但学习特技并未触发。

  再过三月,新城筑造完成,叶欢名之为同安。同安城方圆十五里,冠军侯迁四周百姓一万六千户入城,同时将坊市,工坊以及工器阁等所在尽数移到了城中。

  有了完善的场所,边境贸易不断扩大,西域的种种物产通过匈奴源源不断的来到雁门。以至于同安城一年到头都热闹无比,某些场所更能欢歌燕舞至深夜方休。

  又有两月,图拉格马场画地而成,以端木磊的好友,精于养马之道的要风为首。辅以各地饲马所之长材,再加乌桓匈奴两族极有经验的牧民,不要忘了还有西域高手。

  图拉格马场,叶欢联合乌桓一众大头领以及匈奴右王图葛青,大部落首领金善等人搞了个股份制。众人根本听不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有好处,叶郎说话算话。

  群策群力之下,政令军令统一。护乌桓校尉府下属十三县一派欣欣向荣,今年又逢老天作美,整个并州都获得了丰收,尤其雁门周边,比叶欢的预期还足足多了三成。

  不到一年的时间,十三县却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似云中最穷人口最少的三县百姓已然能够勉强维持温饱。雁门各处一日两餐三餐的皆有,青图百姓更有余钱买上一件冬衣。

  当日叶欢曾对张昭和郡府官员有言,老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你给他说一千句大道理不如一块锅饼来的实在。吃饱穿暖,有地可种,已然是他们最大的期盼了。

  民生的提高直接带来的效应就是叶欢的威望水涨船高,以往冬天要冻死人,交完税赋要饿死人。现在并非没有,却大大减少了,张辽家乡的百姓一半都住上了砖房。

  “冠军战无敌,七郎当家兴”,边疆流传的话语足以证明叶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叶郎的名头响亮无比,而在晋阳,百姓们则更喜欢用七郎这个显得亲切的称谓。

  秋收过后,另一件轰动并州,不,甚至可说轰动大汉之事在晋阳发生。那便是并州书院的成立,“经神”郑玄,大儒叶公,仅此二人的名头就可令各地学子心向往之。

  加上大公子得自后世的种种宣传手法,“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育贤才”,“品学兼优者免除学费”。无一不在挑动着各地学子的心弦,晋阳周围的儒生更趋之若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冠军侯叶欢之手的对联就写在大门两旁,观者无不称赞护乌桓校尉的书法和才情,也唯有叶公才会嗤之以鼻。

  “如此笔力,还能拿出公之于众?除了寓意一无是处!”一起看书网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