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凭什么?_三国之凤舞九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恒一眼:“恒儿,你我书房说话。”

  父子二人到了书房,凌烟奉上茶

  水便退了下去,叶欢坐在案前,静静的看着对面。

  两年的军旅生涯,叶恒长高了,更壮了,俨然已是一派成熟气度。

  父亲不说话,叶恒也不敢先说,只能默默等候。杨家之事,他也早就心里有数,父母的安排是不能违背的,但现在他只想着前往宛城,建立一番功业。

  安静了很长时间之后,叶欢心中暗暗点头,儿子的确沉稳了许多。

  “恒儿,亲事之前,你要行冠礼,以后便长大成人了,为父问你,心中有何志向?”

  叶恒听了心中一凛,父亲的语气十分正式,他亦要谨慎言语才是。

  所谓冠礼,就是男子的成人仪式,女子则为笄礼。一般来说,二十加冠,但大世家或是诸侯,都有提早的。有的十五,有的十二,当年叶欢便是去边军之前加冠。

  “孩儿幼时便随祖父读书,叶家六世三公,自高祖以来代代都是大汉名臣。恒也当继祖先之志,建功立业,忠君爱国。”叶恒正坐,字斟句酌的道。

  “当年父亲入边军,定异族,为国讨贼。如今大汉还是四方不定,孩儿想身入军中,效法父亲,率忠义之士,为大汉安定天下,还请父亲教诲。”

  叶欢听了微微颔首,便问:“听恒儿之言,其志不在朝堂,而在军中?”

  “父亲,若是治世,自当与庙堂之中,行安民之法。但眼下纷争不断,孩儿愿执兵戈,建功与两军阵前,幽州两年,孩儿每日亦

  不忘学习兵法与治军之道。”

  “兵法与治军之道?”叶欢轻声道,像是在对叶恒说,更多却像自语。

  后者在军营中的历练,高顺来信之时都会如实告知,大公子的确是虚心肯学,且沉得下去,耐性极好。他胜任曲长,是按军中规矩上来的,高顺没有半点照顾。

  “孩儿研习日浅,请父亲多多指教。”叶恒听了忙道。

  “研习日浅无妨,兵家之事,除了苦功之外,还有积累,更需实战磨炼。”叶欢笑道。

  见父亲露出笑容,叶恒总算轻松了一些,单独面对叶欢,他心里是忐忑的。

  掩饰的虽好,但怎能瞒得过叶欢的眼睛,心头升起怜意的同时,耳中响起的则是董卓当日之言。

  “叶悦之,他们不会管你做了什么,有多大的本事。只会看你父母为谁,祖上为谁!”

  “就似你在晋阳飞鹰走狗,眠花宿柳,烧人房屋,夺人田产。董某却千里杀贼,身被百创,还要强颜欢笑,曲意奉承,可到头来呢?没有区别!”

  “凭什么?为什么?你叶悦之能唾手可得的东西,董某却要流淌鲜血?”

  那一次帐中夜谈,叶欢深信董卓是真情流露,无比愤懑的语气问出的问题,如今言犹在耳。那种压抑的愤怒,让原本的少年英雄,变成了窃国之贼。

  凭什么?为什么?董卓自己是有答案的,两个字,身份!

  狗屁,都是狗屁,董某的回答就是杀,杀,杀!

  有着两世

  为人的经历,叶欢是可以理解董卓的。不会将他单纯看做窃国之贼,那是被身份压制到极点之后的爆发,但他也绝不愿自己的儿子,背上与之一样的负担。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