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7章 栾提单于的消亡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赐姓呼延,以后便唤作呼延泉,延乃是朝廷恩泽,延绵不绝之意!”

  …………

  从“姓氏”到“姓名”,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女人能顶整个天”的母系社会。“女生为姓”,所以上古时期的古姓都有女字旁,比如姬、姜、姚、妫、姒、嬴……

  后来男人们觉得自己也能干大事,不用洗衣服做饭,看娃带孩子,便纷纷拉出小团队,从自己的“姓、部落”里跑出去单干,于是,便有了“氏”,比如轩辕氏、神农氏。

  再到后来,男人们能干的事越来越多,占的地盘越来越大,大王开始裂土分封,便用“姓”来区别婚姻,“氏”来区别贵贱。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有“姓”,但是有“氏”者,才能是贵族,比如分封到“赵”这个地方的,便是“赵氏”,会给大王做弓箭的,便是“张氏”,以官职而定的“司马氏”。

  “再再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只要不是一个村的,同姓之间隔上几代也能通婚,“姓氏”的概念便渐渐融合模糊。但是“名”又成了问题,比如刘邦邦,没当皇帝之前就叫“刘季”,也就是“刘三”的意思。而刘邦邦的父母也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叫“刘太公、刘媪”,等同于“刘大爷,刘大妈。”

  演变到如今,虽然姓氏、名、表字都有了,但是普通百姓也没文化能给自己的娃想出多么高级的名字,能喊顺嘴就不错了,至于表字,更是有书可读的富裕人家的事。而很多家主,为了显示出他们的特权以及文化水平,仍旧乐意为自家的仆役赐姓、赐名,以示恩泽。

  所以,刘汉少当初在北邙山里,还给小娃们取名取到崩溃,当然,他只是为了能让小娃们有个顺口的名儿而已,然而此刻给呼厨泉赐姓,纯粹是因为这个恩泽比较便宜。

  可是呼厨泉心里话说,我们家是匈奴单于,姓栾提的呀。

  …………

  这个时候的匈奴也是有姓的,但是他们所谓的姓其实就是部落称号,跟大汉的母系社会差不多一个进度。除了单于“栾提氏”之外,还有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独孤氏等姓,皆为匈奴贵族,这也是因为在大汉旁边呆久了,学回去的。但是大汉的姓氏渊源已经流传演变了几千年,能是在旁边学几天就学会其中精髓吗?

  最明显而简单的区别,汉人家主喜欢给自己的仆役赐姓赐名,既能显示恩泽,又能收买人心,但是有姓的匈奴贵族是绝不允许低贱的匈奴奴仆跟着他们姓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匈奴百姓就是随便有个名儿,没有姓。

  以第十四师师长戴胡泥的名字为例,意思就是沾满泥水的布片,估计老戴也就是出生在这个布片上的。

  现在的并北是什么局面?

  一下子迁移过来几十万太行移民,还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